文本描述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作者 : 李家斌
单位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
传染病学(第9版)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
分类: 1. 胃肠型
2. 神经型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1. 多发生于夏秋季。
2. 潜伏期短。只有几个小时。
3. 常为集体发病。
4. 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一)特征
传染病学(第9版)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1. 沙门菌属
2. 副溶血性弧菌
3. 变形杆菌
4.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蜡样芽胞杆菌
6. 大肠埃希菌
(二)病原学
传染病学(第9版)
1. 传染源:被致病细菌感染的动物和人。
2. 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3.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且可重复感染。
4. 流行特征: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也可爆发流行。
(三)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第9版)
1. 发病机制
(1)肠毒素:肠毒素 肠道 肠壁上皮细胞 刺激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浆中ATP CAMP 激活细胞内一系列酶反应 抑制肠壁上皮细胞对钠和水的吸收 促进肠液与分泌 腹泻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传染病学(第9版)
(2)内毒素:内毒素 机体发热 消化道蠕动增加 呕吐、腹泻
传染病学(第9版)
(3)病原菌:
病原菌 胃肠道 生长繁殖
局部胃肠黏膜炎性反应
肠毒素、内毒素 腹泻
传染病学(第9版)
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
肝、肾、肺:淤血。
传染病学(第9版)
2. 病理
潜伏期:短,数小时至2~3日。
主要表现:腹痛、呕吐、腹泻。畏寒、发热、头痛、乏力。
体征:脐周和(或)剑下压痛;肠鸣音亢进。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1. 血象
2. 粪便检查
3. 血清学检查
4. 分子生物学检查
5. 细菌培养
传染病学(第9版)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肺炎
3. 急性血脑循环障碍
4. 心肌梗塞
5. 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
6. 休克
传染病学(第9版)
(七)并发症与后遗症
1. 诊断
(1)流行病学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象
细菌培养
动物实验
传染病学(第9版)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1)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生物性食物中毒
(2)急性菌痢
(3)霍乱及副霍乱
(4)病毒性胃肠炎
传染病学(第9版)
2. 鉴别诊断
传染病学(第9版)
(九)预后
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良好。
1. 一般治疗:休息
隔离
饮食
2. 对症治疗:止吐、止痛、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等
3. 病原治疗: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传染病学(第9版)
(十)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传染病学(第9版)
(十一)预防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
(一)概念
肉毒中毒是进食了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它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特征。如果抢救不及时则病死率较高。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是梭状芽胞杆菌。革兰染色阳性(G+),严格厌氧,能运动。在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肉毒杆菌分七型:A、B、C、D、E、F、G。
芽胞:对热和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都很强。可存在于土壤、动物、水果、蔬菜、谷物上。
外毒素:嗜神经毒素,毒力极强,且对胃酸有抵抗力。但对热敏感。分类:7型(A、B、C、D、E、F、G),各型抗原性不同。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B、E型。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1. 传染源:各种动物。
2. 传播途径:食物(被外毒素污染)。
3.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可重复感染。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1. 发病机制
外毒素 消化道 肠黏膜 血循环 脑神经核、肌肉神经接连处、植物神经末梢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肌肉收缩运动障碍 软瘫
传染病学(第9版)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大体形态:脑、脑膜可见充血、水肿、广泛的点状出血、小血栓。
镜下:神经节细胞变性,脑神经根水肿。
传染病学(第9版)
2. 病理
1. 潜伏期:2小时~10天。多为12~36小时。
2. 发病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全身乏力、软弱、头痛、头晕等。
视力模糊、复视、瞳孔变化、眼肌瘫痪。
吞咽、咀嚼、发音困难、呼吸困难。
3. 体温正常;神志清楚;胃肠道症状轻或没有。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1. 细菌培养
2. 毒素检查
(1)动物试验 将检查标本浸出液饲喂动物,或作豚鼠、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同时设对照组,以加热80℃ 30分钟处理的标本或加注混合型肉毒抗毒素于标本中,如试验组动物肢体麻痹死亡,而对照组无此现象,则本病的诊断可成立。
(2)中和试验 将各型抗毒素血清0.5ml注射小白鼠腹腔内,随后接种检查标本0.5ml,同时设对照组,从而判断毒素有无并作型别鉴定。
(3)禽眼睑接种试验 将含有毒素的浸出液,视禽类大小,采用0.1~0.3ml不等注入家禽眼内角下方眼睑皮下,出现眼睑闭合、或出现麻痹性瘫痪和呼吸困难,经数10分钟至数小时家禽死亡,可作快速诊断。
传染病学(第9版)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