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专栏 > 学习 > 充电学习 > 出版E书 > 传染病学_立克次体病第二节恙虫病_人民卫生出版社PPT

传染病学_立克次体病第二节恙虫病_人民卫生出版社PPT

汽车摩托***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传染病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大小:819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30页)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7/2(发布于福建)

类型:积分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传染病学_立克次体病第二节恙虫病_人民卫生出版社PPT”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三章 立克次体病 恙 虫 病 第二节 作者:阮 冰 单位:浙江大学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七、并发症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九、治疗与预后 十、预防 概 述 一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型传染病。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 临床特征: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液白细胞计数减少等。 概 述 传染病学(第9版) 病原学 二 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小鼠腹膜Giemsa染色形态(1000×) 病原学 恙虫病东方体呈球形或球杆状,大小为(0.3~0.6)μm×(0.5~1.5)μm,革兰染色阴性,但以吉姆萨染色显色较好,呈紫蓝色。 对各种消毒方法都很敏感。不耐热,加热至56℃ 10min可将其杀灭,能耐寒,-20℃可存活5周。 恙虫病东方体与变形杆菌OXK株有交叉免疫原性。 传染病学(第9版) 流行病学 三 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恙螨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也是恙虫病东方体的原始贮存宿主。 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通易感。 流行特征 我国南方地区多发生于夏、秋季,见于5~10月,6~8月为高峰。 北方地区多发生于秋、冬季,以9~12月多见,10月为流行高峰。 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第9版) 发病机制与病理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 传染病学(第9版)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病理 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被恙螨叮咬的局部皮肤表现为:充血——水肿——小丘疹——小水疱——水疱中央坏死、出血——焦痂——溃疡。 焦痂或溃疡附近的淋巴结显著肿大,并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 肝脾因充血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而肿大,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出血性肺炎、间质性肾炎及淋巴细胞性脑膜炎等。 传染病学(第9版) 临床表现 五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毒血症状 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1~2天内达39~41℃,多呈弛张热型,常伴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传染病学(第9版) 恙虫病焦痂 (腹股沟处) 恙虫病焦痂 (腋窝) 特征性表现 焦痂及溃疡 可见于70%以上的患者。 传染病学(第9版) 恙虫病焦痂 (头皮) 恙虫病焦痂 (痂皮脱落成溃疡) 特征性表现 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可移动,常伴疼痛和压痛。 不化脓,多见于腹股沟、腋下、耳后等处。 消退较慢,在疾病的恢复期仍可扪及。 全身表浅淋巴结常轻度肿大。 皮疹 多见于病程第4~6天。 常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少数呈出血性,不痒,直径约2~5mm,压之不褪色。 肝脾大 肝肿大占10%~30%,脾肿大占30%~50%,质软,表面平滑,可有轻微触痛。 传染病学(第9版)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六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象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或正常。 血清学检查 外裴反应 凝集效价在1︰16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有早期诊断价值。 病原学检查 病原体分离。 分子生物学检查 PCR检测细胞、血液标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于本病诊断及血清型的鉴定有一定价值。 传染病学(第9版) 并发症 七 并发症 中毒性肝炎 支气管肺炎 心肌炎 脑膜脑炎 消化道出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传染病学(第9版)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 诊断和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发病前3周内是否到过恙虫病流行区。 在流行季节有无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林地草丛上坐、卧等。 临床表现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最具临床诊断价值。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外裴反应凝集效价≥1︰80有辅助诊断价值。 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有早期诊断价值。 PCR检测细胞、血液标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DNA对鉴定恙虫病东方体株有意义。 1. 诊断 主要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伤寒相鉴别。 其他如流行性感冒、疟疾、败血症、登革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亦应注意鉴别。 2. 鉴别诊断 传染病学(第9版) 治疗与预后 九 (一)治 疗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多西环素有特效,每日0.2g,连服5~7d。 氯霉素有特效,成人剂量每日2g,儿童每日25~40mg/kg,分4次口服。 四环素有效,但慎用于儿童。 孕妇可选用阿奇霉素。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也有一定疗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 传染病学(第9版) (二)预 后 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为1%~5%。 传染病学(第9版) 预防 十 预 防 控制传染源 灭鼠是主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关键是避免恙螨幼虫叮咬,注意个人防护。不要在草地上坐卧,在野外工作活动时,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并可涂上防虫剂。 消灭恙螨及其孳生地,改善环境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 恙虫病疫苗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传染病学(第9版)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