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李兰娟
单位 : 浙江大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是一类古老的疾病
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雕像上的下肢萎缩和畸形,与脊髓灰质炎相关
公元前1200年,古埃及木乃伊脸面上长有脓疱性病灶,与天花相关
公元前13世纪,我国甲骨文中已记载“虫、蛊、疟疾”等疾病
历史回顾
传染病学(第9版)
传染病反复暴发流行
鼠疫——称霸中世纪的死神
天花——与鼠疫比肩
流感——魔鬼的大规模侵入
霍乱——对全球的永久性威胁
艾滋病——“超级癌症”
埃博拉病——最凶悍的病毒病
传染病暴发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
传染病只能控制,不可能彻底消灭
传染病的暴发与人类侵犯自然相关
忽略对传染病的防控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反复流行,但每次格局在变
正确的策略应当是预防为主
历史回顾
传染病学(第9版)
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
微生物的发现
免疫学的兴起
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和应用
感染病学理论的形成
消灭或基本控制 —— 天花,脊髓灰质炎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新发感染病
当代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压力
传染病学(第9版)
新发现的感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
再发的老感染病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近年来导致地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
当代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压力
(二)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符合再发的老感染病病原体的特点
但近年来已导致地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
符合新发现的感染病病原体的特点
基因已经发生突变
传染病学(第9版)
当代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压力
(三)生物恐怖 bioterrorism
— 病原体可被用作生物武器 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
传染病学(第9版)
对新发/特发感染病形成原因的思考
1. 微生物进化和变异
2. 社会、环境、行为因素
现有抗菌药物越来越“力不从心”
感染病有可能随之“周游列国”
城市化进程
气候及生态环境的改变
自然灾害
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国际旅行与贸易全球化
老龄化及免疫虚损人群的增多
烈性微生物的散布
医源性感染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传染病学(第9版)
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构成传染过程的因素
人体
环境
病原体
降低非特异性免疫力
适应
影响生存能力
适应
抗病能力
致病能力
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与联系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infection)和传染(communication)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感染是指病原体导致人体发病的过程
传染是指病原体在不同个体间转移的过程
感染病和传染病
各种病原生物所导致的疾病都属于感染病,其包含了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容易在人群间传播的疾病属于传染病
国内学科领域的误解
“感染又叫传染”在部分医学书籍中出现
“infectious diseases”被翻译成“传染病”
传染病学(第9版)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 elimination of pathogen
2. 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非特异性防御能力
特异性免疫功能
— 主动免疫
— 被动免疫
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传染病学(第9版)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3. 显性感染 overt infection
4. 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state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传染病学(第9版)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5. 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
传染病学(第9版)
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可以转变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1. 侵袭力 invasiveness
2. 毒力 virulence
3. 数量 quantity
4. 变异性 variability
传染病学(第9版)
1. 侵袭力
直接侵入人体
先黏附于肠或支气管黏膜表面,再侵入组织细胞,如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能表达受体(定植因子)和小肠细胞结合
通过细菌表面成分(如伤寒沙门菌Vi抗原)抑制吞噬而促进病原体扩散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2. 毒力
其他毒力因子
— 穿透能力
— 侵袭能力
— 溶组织能力
传染病学(第9版)
毒素 toxins
— 外毒素
— 内毒素
3. 数量
同一种传染病,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不同的传染病,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4. 变异性
变异因素
— 环境 、药物 、遗传
变异类型
— 致病力变异
— 抗原性变异
— 耐药性变异
传染病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