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多元化、新视角的音乐欣赏课作者:王雪艳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年第06期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本文通过故事创编、小品表演、多媒体展示、想象绘画、流行音乐穿插法,多元化、新视角的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07-002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就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也不能最终取得成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音乐的魅力。
????????一、故事创编穿插法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编讲故事,互相交融。这样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梁祝》的故事家喻户晓,小提琴版把这个故事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7个主要情节。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让每个小组按标题编一个小故事,同学们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我立刻抛出问题“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和我们刚才编的故事内容吻合吗?”结合故事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作品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25分钟左右的音乐欣赏在讨论、嬉笑、悲伤、愤怒、同情中很快就过去了。
????????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交流,能让一些平时害羞、胆小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这节课结束了,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
????????二、小品表演穿插法
????????许多音乐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丰富想象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作品中的形象即兴上台表演。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比如,在介绍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画《图画展览会》时,作品中一个内容是“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两件乐器分别代表着两位不同的人物,木管乐器组和弦乐组齐奏代表着富人胖子,加了弱音器的小号代表着穷人瘦子,作品中这两个主题各自陈述后交织在一起,其中,穷人的主题屡次被粗暴地打断,并抛弃在一边,而富人的主题占尽优势。于是,我启发学生将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也使学生得到了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勇气。
????????分角色、分人物的即兴小品表演,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他们欣赏到故事的美、音乐的美。这样符合了学生好动的特性,还帮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欣赏的内在动力和特点。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了,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展示穿插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当代前沿科学的结晶,在各行各业被广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立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
????????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对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的讲解与乐曲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乐曲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丰满。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