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产品可靠性
引言:就目前中国企业产品与国外领先企业产品的差距而言,已经不主要是功能和性能的差距,而主要是核心技术的差距,还有就是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差距。作为时间维度上的质量,可靠性的差距是最明显的,是最影响用户信心的,应该也是产品质量方面最难以解决的。
为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最近一两年,国外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呈现升温趋势,这当中包括手机、平板电视、音响、冰箱等电子产品,电脑、MP3/MP4、ERP系统等IT产品,汽车、纺织设备、机床等机电产品等。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很多中国企业产品的可靠性比较差。
所谓产品可靠性(Reliability) 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的条件包括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化学、电磁等)、负荷大小、工作方式等,规定的时间是指在产品有效寿命期间内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规定的功能即用户需要的产品功能。
可靠性是在时间维度上的质量,以时间领域的失效作为判据。产品可靠与否需要在应力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考核,可靠性可以认为是产品在运行过程中质量的一种度量。
中国企业的产品往往功能上比较完整,甚至比国外产品功能还多,有的性能指标还超过了国外的产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核心技术和质量不行,尤其是产品可靠性比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零部件失效问题比较严重,产品故障频发。例如,多年来,国产机床可靠性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声誉,甚至使许多国有大中型机床企业长期处于困境。
为何很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即产品可靠性差呢?
首先,因为企业并不重视质量和可靠性。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和短期利益,没有把质量和可靠性摆到战略的高度,只是在市场上出现了质量问题时才想办法救火。中国企业目前普遍都对营销和品牌非常重视,但忽视了一个前提:营销和品牌是以产品为基础的,产品则是以质量为基础的,没有了质量和可靠性,一切皆为空谈。
其次,企业可靠性设计水平低,没有实施可靠性工程,缺乏可靠性应用经验。很多企业基本上没有进行可靠性设计,或者只是采用一些传统的可靠性技术,如老化试验等方法,说到底是在产品后期进行的“筛选”方法。而目前主流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强调在设计阶段就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比如跨国公司在开发电子产品时,就大量采用了容差分析技术、降额设计、EMC分析、电应力设计、热设计等可靠性设计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国际领先的大公司,对这些设计方法均有专业团队来保障,而国内只有少量企业配备了可靠性方面的专业人员。
要保障产品可靠性,不仅需要进行可靠性设计,还需要开展物料选型及认证、可靠性测试、可靠性试验、失效分析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及流程,实施可靠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纵观国内企业,系统实施了可靠性工程的只是极少数,很多企业连局部工作也未开展。
再次,采用过多的新设计和新技术导致可靠性差。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平台化设计,再加上研发人员喜欢求新求异,不容易看上别人设计的东西,在新产品开发时采用大量新设计和新模块,重用率很低,带来不稳定因素的增加。鉴于大部分企业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未分离,在产品开发时需要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开发,无法应用成熟的技术,给产品带来了不可靠的隐患。还有,很多中国企业出于赶超国外产品的意图,往往对新技术应用很大胆,不像国外先进企业对新技术要进行验证,确认成熟可靠后才应用,这也给产品可靠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另外,企业片面追求产品功能多样,导致可靠性变差。不少消费者反映,以前的国产单碟DVD播放机还是比较稳定的,后来的三碟机就老出问题。随着功能的增多,设计点增多,需要对更多的因素加以控制,否则产品可靠性会变差,这是符合产品开发规律的。问题在于很多国内企业为了增强产品吸引力,往往片面追求功能的多样性,甚至弄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但又缺乏可靠性控制的能力,最后反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