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专栏 > 经贸 > 经济 > 宏观经济 > 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doc 42).rar

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doc 42).rar

shiyi20***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大小:5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12/20(发布于广西)

类型:积分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doc 42).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建设,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佛山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

一、发展基础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五”时期的创新和发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城市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十五”期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2001年全市生产总值超千亿元,2005年迈上二千亿元新台阶,达到2379.8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4015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约合5066美元(按8.1元∶1美元折算,下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85亿元,年均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47亿元,年均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753.26亿元,五年累计2290.43亿元,年均增长29.2%。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工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5400亿元,年均增长19.3%;产业呈现重型化、高级化趋势,规模以上重工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1%提高到2005年的49%;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0%.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58.58亿元,年均增长11.2%.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传统农业加速向都市型农业转变,水产、畜牧、蔬菜、花卉、水果等优质高效农业特色鲜明,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63.94亿元,年均增长3.9%。

(三)内外源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为58.9%,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外源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外贸出口总值168.22亿美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8.9亿美元,历年累计有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57个项目。

(四)组团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编制了城市发展概念、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环境保护、干线公路网、中心组团新城区等规划。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和雏形的十大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以“一环”快速干线为重点的交通路网建设顺利推进。到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23公里,形成佛山中心城区到各区、各镇(街)、村三级公交网络。十项民心工程、中心组团新城区、产业园区、环保、水利、体育场馆、演艺中心、新闻中心、天然气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电源、电网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70万千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得到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内河涌和珠江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社会服务领域推进,2005年信息综合化指数达到80.5%,比2000年提高32.5个百分点。

(五)文化名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成功举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琼花粤剧艺术节、武术文化节、中国陶艺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城市内涵和品位得到提升。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2005年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7家,比2000年增加128家;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22个,比2000年增加193个。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处在全省前列,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三级网络。竞技体育水平跃上新台阶,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抗击“非典”和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取得全面胜利。

(六)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12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实行市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区的行政管理新体制。整合路桥收费站、城市公交、邮政、电信、党校、旅游、教育和传媒等资源,初步实现同城生活、同城便利。简政放权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政府分四批向市辖各区下放了322项行政管理事项,另将116项行政管理事项随职能划交或委托禅城区行使;顺利完成市和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并镇、并村工作成效显著。以全面推进“城乡一元发展”为目标的农村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出台并实施农村工作“五十条”及首批配套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机制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以市政、交通、环保、能源、文化、旅游和体育场馆为重点的一批城市可经营项目实行了市场化经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00元,年均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69元,年均增长5.9%.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19.52亿元,比2000年增加1102.5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障为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汽车、住房、通信、教育、旅游、康体等成为消费热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4.88‰。期望寿命达76岁。

(八)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持稳定。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农村、社区居民自治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被评选为“广东省文明城市”。拥军优抚工作得到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二、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国内外大环境。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