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宏观经济与家庭资产配置
2024年宏观经济新周期解读
家庭财富管理新时代
家庭财富规划——2024新趋势1.经济新周期解读
三大需求对经济贡献率
投资端发生深刻变革
投资的三大支柱中,2023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2%、6.5% ,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则同比下降 9.6%。基建投资在政策端的积极推动下,发力拉动作用凸显,呈增速反弹之势;制造业投资韧性依旧;受市场信心和房屋销售下滑的影响,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进一步对经济增长带来负向贡献。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全年同比增速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下滑0.4%,降幅相较1-11月降幅收窄约0.1个百分点。随着政策措施的进一步深化实化细化,各部门积极部署,扩大有效投资,持续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投资端发生深刻变革 2023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为6.5%,制造业投资水平表现得非常坚韧。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产销衔接状况持续改善,带动工业企业营收增长。2023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3%,快于全部固定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比全部固定投资增速分别高3.9和8.4个百分点。从细分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来看,制造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受益于政策支持和盈利率先修复,中游装备制造产业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继续保持着较高的投资增速,同比分别增长32.2%和19.4%。2023年以来生产持续快于需求,化学原料、有色冶炼、通用设备等实现了较高的投资增速;纺织业、非金属矿物、计算机通信等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同比增速有所下滑
未来利率水平分析——分析保险定价利率下调
人口红利劳动人口占比和经济增速明显正相关,2000 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占比持续提升,加入 WTO 将之转化为人口红利,推动我国经济腾飞;2010 年至今,劳动力占比不断下降,经济下行压力也逐步增大,GDP 增速从 2011 年的高位 10.6%降至疫情前的 6%。再看资本积累,抚养比上升,推动储蓄率下降,约束资本形成增长。总抚养比和储蓄率、资本形成对 GDP 的拉动明显负相关,主因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再就是技术进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企业将提升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以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通过技术创新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均 GDP 增长放缓。
未来利率水平分析——分析保险定价利率下调
人口老龄化将推动利率水平下行,主因随着老龄化加剧,资金需求量相对更 大的劳动人口加速下行,经济潜在增速下降,进而对利率水平产生持续压制,这种负面 作用大于老龄化导致储蓄减少对利率的正面作用。从历史数据看,美国、中国的青年人口(20-29 岁)与中年人口(40-49 岁)的数量比 Y/M 均和长期国债利率走势较为一致, 从此角度看,我国国债利率中长期仍趋下行,上行拐点可能在 2030 年左右。
人口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红利转化
劳动力成本负担加大,人口红利问题及其转化
银色经济解读——展望长期趋势
人口结构的变化——生育率和预期余寿,老年人口比例、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高龄老年人口比例
银色经济——与人口结构变化相匹配的经济各环节的变化(生产、消费、分配、产业机构等)
老龄金融——与人口结构变化相匹配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强调长期、安全、稳健、风险隔离
大健康产业——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建康、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及其周边产业
银色经济:消费结构性变化
银色经济时代,消费:医疗、食品占比提升,服装、交通、教育文娱占比下降。过去十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随年龄变动呈现如下特点:
>食品:随年龄增长呈 U 型变化,儿童和老人的食品消费占比高于青壮年;
>衣着:随年龄增长呈倒 U 型变化,儿童和老人的服装消费占比低于青壮年;
>家庭设备用品:成年前可忽略不计,成年后消费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医疗保健:随年龄增长趋于提升,尤其是 50 岁以后消费占比迅速提升;
>交通通信:随年龄增长趋于下降,尤其是 50 岁以后消费占比迅速下降;
>教育文娱:随年龄增长趋于下降,20 岁以前占比最高,此后迅速下降;
>居住:20 岁以前明显提升,此后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