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20.20 B 22 DB32 备案号:47733-2015 江 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849-2015 超级稻扬粳 4227超高产生产技术规程 Rule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Supper Rice Yangjing4227 with Supper High Yield 2015-10-20发布 2015-12-2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 2849-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制定由扬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制定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步洪、戴正元、姚立志、谭长乐、季红娟、王宝和、张洪熙。 1 DB32/T 2849-2015 超级稻扬粳 4227超高产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级稻扬粳4227超高产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稻谷品质指标、产量指标、产量结构、 生育指标、栽培技术要点、收获、干燥。 本标准适用于中上等地力条件下江苏省的沿江及苏南超级粳稻的稻谷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 NY 5116 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2002 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343.1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要求 3 4 5 6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NY 5116、DB32/T 343.1的规定。 稻谷品质指标 符合GB/T 17891—1999标准。 产量指标 亩产(800~850)kg。 产量结构 有效穗(24~25)万/亩,每穗粒数(130~135)粒,结实率(93~95)%,千粒重(28~28.5)g。 7 生育指标 秧苗 7.1 2 DB32/T 2849-2015 机插稻秧龄(18~20) d,叶龄(3~4)叶,株高整齐度达95%以上,2苗左右/cm2,苗高(15~18)cm, 苗基部扁宽,单株发根条数(10~12)条,盘根力度达3kg以上;抛秧稻秧龄(20~25)d,叶龄(4~5)叶, 苗高(15~18)cm,单株带蘖数1~2个,带蘖率85%以上。 7.2 分蘖期 抛秧稻栽后(20~25)d、机插稻栽后(25~30)d达够穗苗,最高茎蘖数为穗数的1.3倍。 拔节长穗期 7.3 拔节初期叶色自然褪淡,剑叶露尖时封行,出穗期单茎绿叶数≥5.5叶。 8 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育秧 8.1 8.1.1 苗床准备 8.1.1.1 旱育苗床:有机肥在播种前60 d施用腐熟的厩肥(2~3)t/亩耕耖作细;在播种前(10~15)d 施用速效肥纯氮(6~8)kg/亩,磷(p205)(5~7)kg/亩,钾(k20)(7~10)kg/亩,耖细土粒,平整后做 苗床。 8.1.1.2 湿润秧田在播种前60 d施用腐熟厩肥(1~2)t/亩,磷(p205)(5~7)kg/亩,钾(k20)(7~ 10)kg/亩,耕耖2次。播前(10~15)d施速效肥纯氮(6~8)kg/亩,旋耕耖细土粒后,再上水旋耕耱平、 开沟作畦,整平苗床。苗床畦宽度1.3m,苗床间开沟沟宽30cm、深15cm的作业沟。播前10 d用丁草 胺化除秧田杂草。 8.1.1.3 盘育秧苗床按湿润秧田培肥。育秧盘土利用冬前晒垡、播种前60d施用基施腐熟厩肥(1~2) t/亩,耕耖2次细土,用氮、磷、钾含量25%的壮秧营养剂培肥,每袋加入过筛细土(70~80)kg,拌和 均匀,每盘装营养土(3~3.2)kg刮平,剩余的作盖土用。 8.1.2 播钟量 5月中旬适期播种,旱育秧田播量(60~80)kg/亩,湿润秧田播量(25~30)kg/亩。机插秧 5月下旬 适期播种,亩播量(250~300)kg(每盘芽谷160g~180g),确保每盘播芽种(3500~4000)粒,成苗(3000~ 3500)株。 8.1.3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2008规定。旱育秧稻种宜用种衣剂包衣后播种;机插秧、湿润秧稻种 使用杀菌、杀线药剂浸种72h,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等种传病害。 8.1.4 苗床肥水管理 8.1.4.1 旱育秧 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及时覆盖膜保墒,齐苗揭膜后浇足水,4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4叶期以后以 旱管为主,如中午出现卷叶到傍晚不能展开应及时补水,拔秧前1d浇1次透水。追肥一般在2叶1心期, 看苗追肥,可追施稀粪水,或喷施(1~2)%的尿素液(1~2)次,于下午4时后均匀浇施。 8.1.4.2 湿润育秧 3 DB32/T 2849-2015 1叶1心期前保持秧板湿润,1叶1心期后间隙灌水,逐步搁实秧板,移栽前(5~7)d恢复水层。1叶1 心期施纯氮(1.5~2.0)kg/亩;3叶1心期施纯氮(1.0~1.5)kg/亩;移栽前3~4d施纯氮(2.5~3.0)kg/ 亩。 8.1.4.3 机插秧 露地湿润育苗在播种后用薄膜平铺或拱架薄膜覆盖保湿,播种至出苗期温度控制在(25~30)℃;1 叶期及时揭膜,先灌满一次平沟水后揭膜;秧苗2叶1心前保持盘土湿润,(2.5~3.1)叶期要排干畦沟中 的积水,提高秧苗根部盘结力,并老健秧苗。2叶期施纯氮(1.5~2.0)kg/亩;2叶1心期施纯氮(1.0~ 1.5)kg/亩;移栽前(3~4)d施纯氮(2.5~3.0)kg/亩。 8.2 大田期管理 8.2.1 麦秸还田整地 8.2.1.1 机械切碎均匀分散麦秸 用久保田类联合收割机距离田面10厘米左右收割麦子,同时开动切碎机械,按10厘米左右长度切断 麦秸并均匀分散于田面。 8.2.1.2 浅水旋耕埋草技术 切碎麦秸分散于田面后灌浅水层,均匀撒施基肥后实施麦草带水浅旋耕还田。水层以高处见墩、低 处有水为准,保证泥草充分混合提高田面平整度,旋耕后田面露草量以每平方尺竖立的碎草在10根之内 为宜。 8.2.2 栽插规格 抛秧 8.2.2.1 亩抛植(2.0~2.3)万穴,每穴(3~4)苗,基本苗(6~8)万。 8.2.2.2 机插秧 行距30cm,株距12cm,亩插(1.7~1.8)万穴左右,每穴(3~4)苗,基本茎蘖苗(6~8)万。 8.2.3 肥料使用 8.2.3.1 施肥总量 根据不同地力,纯氮(22~25)kg/亩,磷(P2O5)(10~12)kg/亩,钾(k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