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美国环保协会(EDF)能源基金会中国(EF-China)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按照英文名称字母顺序排列)2015年4月美国环保协会(EDF)是著名的美国非赢利性环保组织,目前拥有超过100万名会员。美国环保协会自1967年成立以来,遵循创新、平等和高效的原则,凝聚科学、法律及经济的思想,以及和各种部门建立起的新型合作关系,始终为最紧迫的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自1997年起,EDF开始在中国开展项目,探索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方法
美国环保协会与中国政府、研究机构及各界合作,取得了诸多成果
能源基金会中国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是从事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非营利公益组织,其宗旨是推动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帮助中国过渡到可持续能源的未来。通过资助中国的相关机构开展政策研究、加强标准制定,推动能力建设和传播最佳实践,助力中国应对能源挑战。能源基金会中国项目资助领域包括可持续城市和交通、建筑节能、电力环境管理、工业节能、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八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拥有20多年从事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及社区建设的经验在世界20多个国家开展过90多个项目。2007年ISC进入中国,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设立了地区办公室,与中国各方,包括政府、企业、学术界、公益组织一起,着重应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挑战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非营利环保机构,拥有逾140万会员及支持者自1970年成立以来,NRDC 的环境律师、科学家及环保专家们一直在为保护自然资源、公众健康及环境而进行不懈努力,在美国、中国、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欧盟等国家及地区开展工作。NRDC于19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中国项目,是首先向中国介绍绿色建筑和城市精明增长理念的国际组织之一
世界资源研究所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全球研究机构。我们立足科学,致力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各领域领导者密切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行动,从而维护构成经济机遇和人类发展根本基础的自然资源。世界资源研究所拥有超过450名专家和员工,工作覆盖50多个国家,在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设立办公室。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着重在四个领域展开研究工作:城市与交通、气候、水、能源
(按照英文名称字母顺序排列)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能源基金会中国(Energy Foundation China)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致谢本报告的相关研究得到了总部在伦敦的慈善组织-儿童投资基金会慷慨的资金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也特别感谢儿童投资基金会的雪莉罗德里格斯女士(Shirley Rodrigues)和胡盈姬女士(Yaki Wo)对报告的方向提供了及时的指导,同时也感谢橡树基金会刘闰辉先生给予的支持
报告的五家作者单位提供了不少相关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和信息,特别是得到了以下同事的帮助(按机构字母及姓氏笔划排序):美国环保协会张灵鸽、张建宇;能源基金会中国、何东全、孟菲、简思敏(Jasmine Tillu);可持续社区发展协会Karin Janz;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王雅玲、陈洋、易杨忱子、赵雅婧、钱京京、谢鹏飞、熊磊、潘支明、黎庆霞(JudyLi);世界资源研究所李来来、张海涛
此外,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邱爱军及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王志高、孙苑鑫、刘岱宗、刘悅也对本报告的内容提出过很好的建议,我们深表感谢
本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员为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按姓氏笔划顺序)王雅玲、陈洋、易杨忱子、赵雅婧、钱京京、谢鹏飞、熊磊、潘支明、黎庆霞(Judy Li)
本报告所表达的观点不一定代表五家作者单位的官方立场。对报告内容和文字可能出现的遗漏或错误,由撰写者负责,并欢迎读者指正
2015年3月淘宝店铺“Vivian研报”首次收集整理获取最新报告及后续更新服务请在淘宝搜索店铺“Vivian研报”或直接用手机淘宝扫描下方二维码执行摘要1.引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碳减排5.总结参考文献2土地利用2.1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2重点问题分析①高密度城市不一定拥挤混乱②盲目造城带来金融与环境双重风险2.3对策建议2.4探索与实践①呈贡的“新城市主义”实践②上海通过“无地招商”实现土地合理置换③香港高密度土地开发利用3.交通3.1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3.2重点问题分析①“公交优先”不等于设施和规模的扩张②交通系统整合,解决“最后一公里”③机动车交通需求管理需多样化④“快”“慢”交通的兼顾与协调3.3对策建议3.4探索与实践①深圳首创“公交服务指数”,“民意车厢”进社区②重庆公交网络优化项目③深圳停车需求管理政策④杭州多管齐下打造“自行车城市”名片4.城市能源消费4.1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的现状与趋势4.2重点问题分析①城市能源规划的需求侧视角②建筑节能需走向市场4.3对策建议4.4探索与实践①太湖新城基于需求侧的能源规划②扬州低碳化老城改造086266171822232828303133343636373839404747484951535455555658595960目录CONTENTS图11979到2008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图2高容积率下的“低密度效果”图3兰州“移山造新城”图4若达到首尔城市容积率,广州能增容420万人图5原有规划中的超大街区(左)与新规划中的小型混合街区(右)对比图6香港立体步行系统及地铁站周边的高密度开发图7中国私人机动车拥有量历年增长图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客运总量变化图9虹桥枢纽P+R停车场至世博园区换乘(左)和上海地铁淞虹路站P+R停车场指示牌(右)图10深圳第二季度常规公交线路公交服务指数排名图11深圳“民意车厢”进社区图12重庆64条常规公交线路优化前(左)后(右)走向分布对比图图13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图图14无锡太湖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图图15废弃地已改造成的综合低碳社区表12005年全国及不同地区城市用地结构表22012年全球人口密度前25名城市表3呈贡核心区突破的规划指标表42012年昆明市各城区人口密度表5深圳市实行的机动车需求管理措施本报告由五家国际非营利组织共同撰写。基于五家组织在中国多地开展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项目,以及获取的丰富第一手经验,我们通过本报告聚焦中国的城镇化,审视中国城市发展在土地利用、交通和能源消费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总结萌生于本土的实践以及经验教训;讨论中国走向更以人为本、低碳、绿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途径和原则。本报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为地方政策制定者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This report is produced by five international NGOs with experienc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urbanization in China. With first hand material, we look at th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urban landuse,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local practices, we propose solutions anddevelopment principles that will help shape more equitable, low carbon and green cities in China.This report addresses local level Chinese policy makers and aims to provide detailed analyses andrecommendations that tackle key issues of China’s urbanization.212223283234354347484954596019293050图目录表目录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