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整合旅游产业,主动融入新型城镇化
林峰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
依靠什么动力,才能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仅是党中央国务院考虑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绿维认为,中国在逐步丧失低价劳动力“人口红利”之时,实际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消费“人口红利”----13亿人口中真正的中等收入阶层的爆发性增长,是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最大动力。这样的“消费人口红利”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但要让其真正聚积、释放,并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正是在如何释放消费动力的社会经济方案中,与党和国家追求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政治诉求合集后形成的。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5-10年综合发展结构中顶层设计的核心主题。这个核心主题,是一个火车头,是带动内需的主要动力,是保持未来中国持续增长的关键架构。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一个概念或一件事,也不仅仅是城镇化率这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包括了产业开发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纲,纲举目张,行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业都在这个网络之中。
基于消费能力释放与新型城镇化的主流发展脉络,我们认为,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综合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旅游界参与国家大发展结构的重要理论工作。
从旅游消费到区域综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就是沿着旅游消费、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带动城镇化这条线索,去探索发展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落实到政府和企业在旅游运营及投资中,如何通过产业整合与产业带动,深度参与城镇化这一核心主题,并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
旅游消费在高速增长,未来5-10年,中国旅游人次数应该是可以保障平均10%以上增长的,那么,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就绝不会仅仅10%,而可能达到平均15-25%之间,因为人均消费的增长(基于人均收入加速增长)在今后10-20年中,比人数增长还要快。实际上,2010、2011两年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同比增长都达到23%以上。
旅游经济的本质,是以“游客搬运”为前提,形成游客在异地进行规模消费,从而实现“消费搬运”的效应。这一搬运,是旅游跨越区域,带动目的地发展的最好手段。旅游产业是一种引擎产业,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的综合效应。我们把旅游引导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概括为泛旅游产业集群化模式。而旅游界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主动把控泛旅游产业整合理念,全力推进泛旅游产业集群化进程,使旅游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超越单一产业的主导型作用。
旅游不仅仅是产业或产业集群,旅游直接面向生活,是城镇质量提升的最重要内容。泛旅游产业的构建,直接推进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新思维天然融洽。
经过研究,我们的结论是:泛旅游产业,依托“消费聚集、产业发展、生态提升、配套优化、土地升值、地产回报”这六要素,是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高效良性产业群,作用巨大。
基于泛旅游产业在区域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与优势地位,我们认为,未来的5-10年,旅游将会成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最优选择之一、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度增长最大的动力源之一。
我们的责任,就是运用新理念,把握时代机遇,跳出传统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因此,绿维创景全面开展了“旅游引导的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城镇化模式”这一课题研究,希望站在面向未来,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流的高度上,结合理论,从实证的经验与教训中形成模式,总结出便于运用的路径与工具。现将研究报告的摘要与业界共享,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广泛的研究与参与。
报告摘要一
旅游是区域综合发展的新型动力
一、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任何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或产业的发展机理与价值,都不会仅仅局限于市场本身,而是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方面因素互相掺插、连结互动的“政经文社混合模式”的架构中,行走其现实的路径,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这种“政经文社混合模式”,是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优势与问题并存,但在解决中国快速发展的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和整体效率。
政治与经济合一的治理结构,是中国发展的主导结构。党政基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宏观稳定并协调;在国家层面上,人事与决策上的集中调度与精英协商、地方发展的一把手控制,形成了我国在国家与大区域发展上宏观调控水平高、系统协调性好、集中攻坚能力强的特点;在市县主体发展上,每一个城市,都像一个综合运营的企业集团一样,市县书记和市县长,就是这个企业集团的CEO,城市之间的竞争,促成了区域发展的综合规划能力与及时行动能力。这种基于市县区域发展的竞争集合体,活力巨大,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文化镶嵌在政经与社会结构中,无法分离。中国文化,即是五千年历史的深厚,不能抛弃,又在现实发展中不断吸收国际舶来品,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结合体。各种文化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的文明传承、国际开放与创新发展,已经与政经结合,成为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区域的发展,形成了历史文化、共产主义信仰、国家与民族文化、民俗与地域文化、国际潮流与时尚创意文化等等的多元化混合,并自主的生长出区域文化的发展脉络。我国在向国际先进文化学习的进程中,经历了从盲目到主动的选择,已逐步构成了国际文化在中国适者生存的格局,文化创新发展迅速,中国特色文化逐渐成熟。
中国社会不仅仅是阶级与基层,还是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结构。社会是一个复合的人群结构,尤其在网络时代,实体社会的制度建设与虚拟社会的高速运转互动发展。中国的社会问题极其复杂,主要是在城市化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分配制度不合理、农民进城非市民化、城乡二元化、居民公共资源分享不均衡、社会机会不公平、腐败、人治等,会成为引发社会不安定及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顽疾。社会问题与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等等,都关联在一起,某种意义上说,社会问题就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而社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政治与政府的改革,更基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增量解决法,是最好的有效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城镇化,都必然基于一种政经文社综合结构的互动与影响,并在国家、省、地方三个层次上,形成整体化运行机理。而依托市县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浪潮,作为中国未来10年发展主线,将是政经文社混合模式下,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实现的发展过程。围绕这条主线,一切机构与个人,都将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与架构、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独特逻辑,获得或抓住发展的机遇。
二、旅游经济综合效应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单一业态,也不单单是一个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而是一种社会经济系统,即旅游经济。在中国,旅游发展,不是景区与市场对接这么简单,而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