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的实践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沛县体育中学 徐兴根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学科教育理念也不断出现。探究式学习理念和创造性学习理念也成了大家经常谈论和探索的理念之一。探究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是对过去接受式学习在学习方式上的一次凤凰涅槃式的变革,它把学生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恶梦中解脱出来,以主动、鲜活的学习方式替代了被动、呆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重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就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因此,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两种方式和两个阶段,而探究性阅读是基本方式和基本阶段,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所以,探究性阅读是新课标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之一。 另外,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对阅读教学作出重新解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应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据此,可以说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新课标的精髓所在。 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和阅读对话理论完全可以融合,我称之为探究式阅读,这应该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而探究式阅读教学是其先导和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中,在思想与心灵的交流碰撞中,自主协作地开展阅读活动,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解决疑惑,并从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知不觉地使各种语文素养得到有效锻炼。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作用: 1、它注重探究和对话的双过程,注重阅读实践的训练和体验过程,这是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更有效地磨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2、它注重自主阅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3、它注重对话与交流,能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质量,也使探究式阅读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合作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成为新课标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实现形式,可以作为实施语文新课标的一个突破口,进而推动语文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所以,我准备尝试进行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希望在具体实践中探讨探究式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获得一些总结性经验,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增添自己的力量。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在国内的各种文献中,有意识地将探究式阅读进行系统研究的并没有找到,相关的教学设计也没能明确的表达这种理念。但是,伴随着语文新课标而出现的有关“探究式学习”和“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的阐释性文字却时时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中,特别是对“阅读对话理论”的阐述已经达到系统化的程度,比如《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11月开始在“特别策划”栏目中连续刊载“与教学文本对话”、“课堂教学的垂直性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