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医学伦理学
熊进 哲学博士 副教授
QQ:2208356522
手机:13929509396
电子邮箱:xj0205wu@163
第一章 绪论
以拯救生命为使命的医学,为什么如此缺少抚慰生命的善意?没有了抚慰生命的善意,还能有拯救生命的诚意吗?
医学是融求真与扬善为一体的科学实践。医学伦理素质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医学伦理学及其与医学实践的关系
1、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学说。
医学伦理学包含了对医务人员个人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包含了对社会卫生资源公平、合理分配的要求,还包含了对医学科学发展应当克服弊端、有利于人类的要求。
“伦理”与“道德”在含义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伦理”一般指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道理,“道德”一般是指行为的规范;“伦理”侧重于理论,“道德”侧重与实践。
伦理学
(一)什么是伦理学:
1、伦理的涵义:
中国,伦:辈,类 理:条理,道理
词源涵义:伦与理的连用,见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
西方, ethics,源于古希腊的伊索斯(ε′θоs)。该词在荷马时期表示驻地或公共场所,在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中,表示某种现象的实质或稳定的场所。后来专指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惯例,相当于汉语的“风俗”、“品质”、“品格”、“德性”等意思。
现代涵义:伦理指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道德
(一)涵义:
1、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中,“道”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
东汉刘熙的解释:“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一、道德
许慎《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道与德的连用,始见于春秋、战国之间的《管子》、《庄子》、《荀子》等书。尤其是荀况,不仅连用了这两字,还赋予了道德以确定含义。《荀子·劝学篇》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此处,道德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道德
(一)涵义:
2、西方:morality:principles of good behavior。
该词源于拉丁文Moralis。原指道德风尚,引申为规则品质。
3、道德: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和这种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
医学伦理学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实践性;
第二,继承性;
第三,时代性。
2、“医乃仁术”。
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3、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1803年英国医生、哲学家托马斯·帕茨瓦尔(Thomas Percival)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首次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概念。
① 古代医德学;
② 近、现代医学伦理学;
③ 当代生命伦理学。
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伦理学以医学领域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即研究医德现象和医德关系。
(一)医德现象:指医学领域中人们道德关系的具体体现。
医德意识现象
医德规范现象
医德活动现象
医德现象包括了医德意识(医学道德观念、思想和理论)和医德活动(医德教育、医德修养和医德评价)。
医德关系是指由经济关系所决定、派生在医学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医学伦理关系:指与利益有关的、在医学领域内所发生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2、医者之间的关系
3、医者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4、医者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5、医学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医务人员与患者(包括患者的家属)之间的关系。这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其准则是平等互补、分工协作、公平竞争。
第三,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是医学服务如何更合理地满足社会各层次的健康要求,更充分地考虑社会整体健康效益。
2、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 医德的基本理论
② 医德的规范体系
③ 医德的基本实践
④ 医德难题
三、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1、生命质量论
是以人的生存质量或生活质量来衡量其社会存在价值和医学目的的伦理观,是传统生命论在新时代的发展。
生命质量包括生命的自然素质(智力、体力)和后天素质(健康的人格、生活质量),是对个体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个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个综合测量。
2、生命质量的种类
(1)主要质量
(2)根本质量
(3)操作质量
2、生命价值论
是以人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来衡量生命意义的伦理观。内在价值是指生命所具有的潜在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外在价值就是潜能的发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