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专栏 > 论文 > 财税论文 > 金融投资论文 > MBA论文_金融分权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研究

MBA论文_金融分权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研究

榆林征稽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大小:374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3/3/17(发布于陕西)

类型:金牌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 要
改革开放近 40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下文简称“民企”)从无到有,逐
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却受到较为严重的信贷约束。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银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贷款余额中民企贷款仅 25%左右,而民营经济在
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了 60%,民营经济份额与所获信贷份额严重失衡。国
内外大量经济学家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形
成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和丰富的解决措施。但我国是典型的转型经济体,
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赶超等多重目标,
相应的金融制度也从完全中央集权逐步向地方和市场分权,在这一特殊环境
下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必然存在与众不同的根本原因和特殊表现。近年来,随
着我国经济减速提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经
济矛盾,是引发严重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2019年
政府工作报告频繁强调“有效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十九
大以后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的政策措施。因
此,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我国民企融资约束问题,迫切地需要从我国经济特征
和金融制度视角厘清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产生逻辑和根源。
作为全面总结我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特点的金融分权理论,是理解我国民
企融资约束的合适视角。我国金融分权一直或明或暗的存在,是政府在推动
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快速升级过程中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为了在资本稀缺的
农业经济中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我国内生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快速建立了经济基础,但并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由重工业优先发展
战略,转变为发展符合要素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需要将国有企业
(下文简称“国企”)从这些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退出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财政分权和金
融分权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分权成为必然选择,其中金融分权包括了以地方政
府竞争为特点的政府间分权和国退民进为特点的市场化分权。这一独特的经
1

金融分权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济和金融制度必然对我国民企的发展和融资产生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将有
助于我们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背景下,深入探析我国民企融资约束产生的
根源和决定性因素,从而寻找到更为有效的化解措施。
结合金融分权含义和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本文的基本逻辑是:在中国
经济增长和转型的过程当中,政府(中央、地方)除了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还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主要参与者和主导者之一,尤其是竞争锦标赛制之下
的地方政府有极强的激励推升本辖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长表现为产业的
不断升级和资本密集度的不断增加,因此快速推升本地区产业升级到较高水
平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但是,开拓资本密集度更高的产业需要大量资本
投入和沉没投资,这一资本门槛会随着产业水平的升高而越来越高,通常受
到资本限制的民企需要较长时间积累资本来跨越,从而难以快速跃升产业。
相反,由政府控制的国企则可以借助政府力量来集中资本跨过资本门槛,率
先地进入先导性产业,民企后续进入不再受资本门槛限制,从而加速产业升
级。我们将国企在产业升级中为民企清除进入资本障碍的积极作用称之为“信
贷挤入效应”,因为民企也能更为顺利地进入新的产业进行生产,经营收入也
会增加,有更多资本进行未来投资。但大量国企占用了部分本应分配给民企
的金融资本,尤其是跨越初始资本门槛时,我们称之为“信贷挤出效应”。国
企的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最终民企融资约束程度将取决于哪种效应占主导
作用,这与国企引导产业升级速度是否过快或过慢或者是否偏离有序升级过
程显著相关:升级过慢,国企难以发挥信贷挤入效应;升级过快,国企进入的
产业初始资本投入要求较大,信贷挤出效应将会大于挤入效应,民企都将面
临融资约束;如果产业升级速度适中,两种效应可以相互抵消,民企可能并不
会受到明显融资约束。国企引导产业升级过程中对民企的信贷挤入与挤出作
用通过金融分权制度来实现,产业升级是否有序决定了金融分权是否最优,
即金融资源在国企与民企间的分配是否最优,从而决定了民企是否面临显著
的融资约束。
基于上述逻辑,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一是全面梳理了从改革开放
至今金融分权、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内在逻辑联系;二是
构建了一个基于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角
度探讨了最优金融分权的决定机制及其对民企融资约束的影响;三是,整理
2



宏观和微观数据,探讨了金融分权对民企融资约束的影响和地区差异;四是,
结合我国金融分权具体实施形式,验证金融分权影响民企融资约束的具体途
径。主要发现和结论如下:
1、通过对金融分权概念和度量指标的梳理,本文构建了能反映历史纵向
演变的总体金融分权指标和在省级层面能反映金融分权两个层次的更为详细
的金融分权指标。进一步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国企改革和金融
分权的演变探讨了我国民企融资约束的表现与演变。总结来看,具有如下重
要结论:一是,我国金融分权和民企融资约束的演变均与我国工业化阶段和
进程显著相关,为保证工业化快速推进,政府需要对金融控制权进行划分,从
而内生了金融分权制度(金融分权 I:中央与地方,金融分权 II:地方政府与
市场),过度重工业化使得金融分权降低、民企融资约束加重。二是,金融分
权 II和民企融资约束情况都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且金融分权 II与地方民企融
资约束呈负相关。三是,国企引导产业升级的过程会产生“前期亏损、后期盈
利”的利润错时问题,国企升级初期会导致对民企的过度挤出,但后期有利于
民企快速发展和融资约束缓解。四是,民企是助推产业进一步升级的重要力
量,如果缺乏民企的竞争,国企可能具有“产业升级惰性”。五是,进入 21世
纪后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可能挤占了大量工业投资资金,从而影响了金融
分权,进而加剧了民企融资约束。
2、本文建立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产业升级出发探讨了最优金融
分权的形成机制,以此为基础从金融分权的视角分析了民企融资约束形成的
机理。我们证明中国特色的金融分权形成主要是由我国在经济赶超发展中国
企主导的产业升级所致,在此过程中民企的融资状况与金融分权息息相关:
一是,在有序产业升级下,最优金融分权表现出向地方和市场逐渐倾斜的特
点,民企融资约束相对较轻;国企存在过度跃升与延迟退出情形时,金融资源
配置会偏离最优金融分权,民企融资约束也因此会加剧,这解释了民企融资
约束的演变历程。二是,当地方政府为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展开竞争时,
产业结构较为先进的地区会吸引落后地区的金融资源,金融分权 II高于产业
结构落后地区,民企融资约束也相对改善。三是,城市化进程也会影响金融分
权 II的变化,过快或过慢的城市化均会导致金融资源向市场配置比例降低,
从而加重民企融资约束。
3
。。。以下略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