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EPC项目设计管理2013年7月 目录
一、EPC的概念
二、EPC项目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三、EPC项目设计流程
四、项目执行中控制“E”的关键阶段
五、如何加强EPC项目中设计界面管理
六、EPC总承包的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EPC项目管理模式:是指设计(Engineering )、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合同性能指标要求、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EPC项目管理模式 EPC项目管理模式:首先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它得到了那些希望尽早确定投资总额和建设周期的业主的重视,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应用逐渐扩大。FIDIC组织于1999年编制了标准的EPC合同文本,这有利于EPC模式的推广应用。 EPC模式特别强调适用于工厂、发电厂、石油开发和基础设施等工程。
EPC的特点与风险:
1.在EPC标准合同条款中还有一些条款加大了承包商的风险,例如,EPC合同条件中“基础数据”规定:“承包商应负责核查和解释(业主提供的)此类数据。业主对此类数据的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
EPC合同条件的基本出发点是业主参与工程管理工作很少,而承包商承担了工程建设的大部分风险,业主重点进行竣工验收。但是,如果委派业主代表则不同,在有的实际工程中,业主委派某个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作为其代表(PMC),从而对建设工程的实施从设计、采购到施工进行全面的严格管理。
2.业主给予监理/建设方工程师充分授权,“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
3.采用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和按里程碑点结算。
除了EPC之外,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包括:DBB模式、CM模式、 DBM模式、BOT模式等。
DBB模式(Design-Bid-Build),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CM 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业主在项目开始阶段就雇用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即CM经理,参与到项目中来,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
DBM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就是建造─运营─移交方式。是指东道国政府将那些急需建设而又缺乏资金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桥梁、隧道、地铁、港口码头、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等工程项目,通过招标或洽谈签订特许协议,由某些民营企业/私人财团(主要是外资)投资设立项目公司负责筹集资金,提供技术和管理人员。项目公司在项目建成后的特定期限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项设施,有权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并且获取合理的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后,该项设施的所有权即无偿移交给东道国政府。
实际运行中还演化出很多,例如,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BRT(Build-Rent-Transfer) 模式等等。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