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65.020.20 B 22 DB32 备案号:31613-2011 江 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1950-2011 淮北农区强筋、中筋小麦高产 栽培技术规程 The Rules for techniques of strong-gluten and medium-gluten wheat with high-yield in Jiangsu Huaibei area 2011-11-10发布 2012-01-10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950-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扬州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新开、郭文善、束林华、李春燕、蒋小忠。 DB32/T 1950-2011 淮北农区强筋、中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淮北农区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籽粒品质、产量和产量结构、肥料使用准 则、农药使用准则和栽培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淮北农区强筋和中筋小麦无公害生产,其它类似地区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粮食作物种子 GB 4404.1-2008 GB/T 8321(所有部分) 禾谷类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320-1998 GB/T 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 NY/T 851-2004 专用小麦品种品质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DB32/T 504-2002无公害农产品肥料要求 3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851-2004的规定。 产量及产量结构 4 4.1 产量水平 籽粒产量(450~500)kg/亩。 4.2 产量结构 有效穗(40~50)万/亩,每穗粒数(28~32)粒,千粒重(40~43)g。 5 籽粒品质 5.1 强筋小麦 强筋小麦籽粒品质符合GB/T17892-1999中二等强筋小麦品质指标。 5.2 中筋小麦 1 DB32/T 1950-2011 籽粒容重≥770g/L,水分≤12.5%,不完善粒≤6.0%,粗蛋白质含量(12~14)%,湿面筋含量≥26%, 沉降值(40±2)ml,降落值(200~300)s,面团稳定时间(3.0~7.0)min。 6 栽培技术要点 播前准备 6.1 6.1.1 种子准备 微山湖洼和沂沭运洼区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搭配种植中筋小麦;黄泛冲击区选用中筋小麦。商品种 子质量符合GB 4404.1-2008。 6.1.2 整地 旱茬播前耕翻、耙平保墒,土壤干旱时灌水造墒;稻茬少免耕灭茬。提倡秸杆全量还田。 6.1.3 开沟 6.1.3.1 外沟 外三沟在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沟系配套,排水沟深100cm以上,逐级加深,确保灌得进、排 得出、降得下。 6.1.3.2 内沟 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或人工开挖,每(3~4)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30)cm;田头 沟沟深(30~40)cm;长度超过100m的田块应加挖腰沟,沟深(30~40)cm。内外沟相通。 6.2 播种 6.2.1 播种期 播种适期10月5日~15日。 6.2.2 播种量 播种适期基本苗宜(10~14)万/亩,具体用量按简化公式⑴式计算。晚播条件下,每晚播2天, 增加1万基本苗。 播种量 基本苗数(万) = (kg/亩) ????????⑴ 每公斤种子粒数×发芽率(%)×出苗率 6.2.3 播种方式 适期播种条件下采用少免耕机条播,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5cm, 播深(2~3)cm;秸秆还田时反旋灭茬再播种。 6.3 施肥技术 6.3.1 肥料使用准则 2 DB32/T 1950-2011 应符合DB32/T 504-2002的规定。 6.3.2 肥料用量 每亩宜施纯氮强筋小麦(16~18)kg,中筋小麦(14~16)kg;宜施P205强筋小麦(8~9)kg,中 筋小麦(7~8)kg;宜施K2O强筋小麦(8~9)kg,中筋小麦(7~8)kg。强筋小麦N:P2O5:K2O=1:(0.6~ 0.8):(0.6~0.8),中筋小麦N:P2O5:K2O=1:(0.4~0.6):(0.4~0.6)。 6.3.3 运筹比例 氮肥施用比例基肥占50%,壮蘖肥占10%,拔节肥占20%,孕穗肥占20%。磷、钾肥基追比为5:5, 追肥在主茎叶龄7叶~9叶期施用。 6.3.4 运筹方法 基肥 6.3.4.1 重视有机肥施用,秸秆全量还田,强筋小麦每亩宜施尿素(6~8)kg,45%复合肥(25~30)kg。 中筋小麦宜施尿素8kg,45%复合肥(20~25)kg。 6.3.4.2 壮蘖肥 (3~5)叶期宜施尿素,强筋小麦(4~6)kg/亩,中筋小麦(3~5)kg/亩,捉黄塘促平衡。 6.3.4.3 拔节肥 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群体叶色褪淡、叶龄余数2.5左右时,宜施45%复合肥强筋小麦(25~ 30)kg/亩,中筋小麦(20~25)kg/亩。 6.3.4.4 孕穗肥 在小麦叶龄余数(0.8~1.2)时,强筋小麦宜施尿素(7~8)kg/亩,中筋小麦宜施尿素(5~7) kg/亩。 6.3.4.5 冻害补救 小麦受冻后应根据冻害严重度增施恢复肥。小麦拔节前受冻,施用恢复肥促进生长;拔节后发生冻 害应及时增施恢复肥,减轻冻害损失。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主茎幼穗冻死率而定:主茎幼穗冻死 率(90~100)%的田块宜施尿素10kg/亩;主茎幼穗冻死率70%左右的田块宜施尿素8kg/亩;主茎幼穗 冻死率50%以下的田块宜施尿素5kg/亩;主茎幼穗冻死率在10%以下的田块,不需增施恢复肥。追施恢 复肥时应结合灌水进行。 6.4 化控防倒 提倡种子采用多效唑、烯效唑等拌种;拔节前对旺长田块可用矮苗壮 60g/亩或15%多效唑可湿性 粉剂(50~75)g/亩进行叶面喷雾。 6.5 灌排 6.5.1 灌水 播种时干旱应窨水出苗;冬春干旱及时灌水。 6.5.2 排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