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资产重组工作思路及初步方案
-讨论稿-
说明
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与海航集团签定的《承债式重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合作意向书》有关的内容和规定,为福州长乐机场的资产重组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和依据,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所引用的数据和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均来源于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审慎性调查报告》,而由这些数据所引发的判断、分析,以及我们所做出的结论是建立在《审慎性调查报告》已充分客观、详实地反映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各方面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的。
概述
重组方式
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与海航集团前期达成的合作意向,海航集团拟对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实施承债式资产重组,即福州市政府以零资产形式将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整体转让给海航集团,但海航集团须承担并负责偿还长乐机场的全部债务。有关具体内容已在《承债式重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合作意向书》中做出了明确规定,本报告不再赘述。
长乐机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债务负担沉重、亏损严重
长乐机场自建成投入运营以来一直亏损,至2000年底累计亏损已高达8.4亿元人民币。由于机场建设时期大量举债,致使长乐机场运营以来承受巨额债务压力,入不敷出。截止2000年12月31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总公司帐面总资产为27.4亿元,帐面负债总额为26.1亿元,帐面净资产为1.3亿元,帐面资产负债率高达95%。经过复核,长乐机场实际净资产已为负值,初步测算为-534万元。
设计超前、资产闲置率过高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按4E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每年可提供5-6万起落架次,旅客吞吐量年设计能力为6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18万吨,而实际发生数量仅分别占其设计能力的50%、30%和25%左右,现有设施和设备大量闲置,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盈利能力低下
由于高额的债务负担,资产大量闲置,且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偏高,可分性及变现能力差,加之机场收入偏低,来源较为稳定,致使机场盈利能力低下。虽然,“两岸三通”给长乐机场的经营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亦不排除政策性风险。如不从根本上改变长乐机场现有资产状况,则其盈利能力仍然缺乏增长后劲。
体制僵化、管理混乱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仍为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而实际还未采取企业化运作,公司没有自主经营管理权。由于历史原因,长乐机场现存两个主体,即作为项目建设公司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总公司和作为运营公司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以上两个公司因为债务问题还没有并轨,应当马上合并,为下步资产重组工作扫清法律障碍。
海航面临的重组风险
由于长乐机场面临上述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将给海航对此次资产重组工作带来以下主要风险:
财务风险
长乐机场偿债压力大,财务风险高,海航介入后需立即投入大量资金或承接大量的债务,将对海航造成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资金压力。
经营风险
机场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比例偏高,成本具有刚性,不易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机场客流量及货运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较高。
政策性风险
目前,虽然局部实现“小三通”,但真正实现“两岸三通”仍然需要经过一段不确定的时间,而且两岸三通后,究竟可以给长乐机场的经营带来多大的增长空间,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另外,长乐机场大部分土地是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如机场实施资产重组,不排除福州市政府让机场补交土地出让金的可能性。为避免该风险,需要福建省市政府正式以书面文件的形式给予确认下来。
重组目标
通过调整和改善长乐机场目前的资产状况及资本结构,有效地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其债务压力,同时对长乐机场实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各种途径,利用海航在航空运输业的优势,积极拓展其经营,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增加业务收入来源;将长乐机场的发展纳入海航集团机场管理板块的发展规划中,对部分低收益资产进行剥离,提高福州长乐机场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最终将其推向证券市场,发展成为公众上市公司。
从海航自身的角度出发,应当对此次投资风险以及自身的承受能力给予充分的考虑,向福州市政府和长乐机场债权银行尽量争取最为优惠的合作条件,同时引入其他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人,分散和降低海航的投资风险。
长乐机场财务及经营状况分析
针对长乐机场目前的困境,以及海航面临的投资风险,本方案力图通过对长乐机场的财务及运营进行分析,发现其症结所在,以确定此次资产重组工作的重点,为重组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长乐机场财务现状分析
根据信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经过调整后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资产负债情况如下表所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简表(调整后)2000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人民币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