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北兴发展战略 秘密 北京深蓝世纪管理咨询公司 宏观环境分析 钢铁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分析 竞争结构分析 相关利益者分析 SWOT分析 北兴发展战略 秘密 北京深蓝世纪管理咨询公司
2002年8月 ---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分析 2.政治环境分析 3.技术环境分析 4.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分析 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1年GDP增长为7.7%。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进行。
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
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正在实施或逐步实施。
近两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固定资产和社会发展投资,拉动内需。国内经济形势良好。
几年来的连续降息和实行债转股,减轻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担。
我国经济GDP每增长1%,钢材消费量将增长0.5%至0.8%。
中国经济在未来的5-10年内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先进制造技术的普遍采用。最基本的特征是制造的全过程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的结合。它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热加工精密成形技术及热成形动态模拟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RPM)技术;超精加工、具有联网功能的NC装置、数控技术及工业机器人;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分散网络化制造(DNM)
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
全球技术变革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
2.技术环境分析 对世界钢铁工业而言,钢铁生产技术的发展将会是渐进而非突变(革命)型的。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正在加快渐变的速度! 3.政治环境分析 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政治局势将保持平稳的态势。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所有者、经营者、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护。
随着加入WTO,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会越来越大。
随着加入WTO,地方保护、条块分割将会弱化,市场化程度提高。
除了公共、国防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对国家有重要意义的企业,政府将逐步退出企业的经营管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游戏规则将逐渐规范,并同国际惯例相接轨。政府正在营造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 4.社会和文化环境 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面临知识更新的压力。
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就业和择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全国性的人才流动趋势正在逐渐形成,人才的流动量大大增加。
黑龙江经济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富拉尔基地处偏远;由于地域,历史,经济等原因与沿海、内陆发达地区相比,在吸引人才、资金等方面还有巨大的障碍。 目前,北兴很难吸引一流人才;甚至是留住人才! 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钢铁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北兴发展战略 秘密 北京深蓝世纪管理咨询公司
2002年8月 ---钢铁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分析 钢铁工业特点 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具有典型的周期性 钢铁工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1.钢铁工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钢铁工业生产中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煤炭、电力、石油等原材料,使用大量的机电设备,同时又是交通运输消耗的大户。
能源、交通、汽车、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钢铁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契机;反过来,钢铁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发展也会促进这些相关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进步。
2.钢铁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决定了其大型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冶炼钢和铁的经济规模都在百万吨以上,现代化的线材生产的经济规模在40万吨,热轧板材生产线的经济规模在300万吨。20世纪后半叶,全球钢铁工业以日本最具代表性,都在走一条大型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的发展道路。
3.钢铁工业具有周期性。
从世界钢铁和我国钢铁的历史来看,钢铁工业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周期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很大,总体上与经济周期保持同步动态。
世界钢铁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发展趋势 世界钢铁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目前处于适当调整,逐渐攀升的状况! 数据来源:IISI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01一1951年。这一阶段,世界范围内以高炉、平炉、模钢和初轧技术为主体发展钢铁工业。钢铁的产量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的钢产量约占到全球钢产量的45%。
第二阶段:1952一1974年。这一阶段内,炼钢生产技术这一阶段取得重大变革,世界钢产量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钢产量由2亿吨增加到8亿吨,其中日本以13.4%的年均速度高速增长。日本钢铁工业以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为技术核心建设了一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实现了规模生产、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目标,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
第三阶段:1975年以后。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市场对钢材的需求相对减少,全球钢产量徘徊在7.8亿吨左右,年增长仅为0.1%。在这一阶段现代化,炼钢技术、连铸连轧等新兴冶金工艺的出现,使世界钢铁工业进入崭新的时代,总产量虽然没有大的增加,但产品的质量却有了飞跃。先进的产钢国家,如日、美、韩等加速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优化钢铁工业结构。这一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钢产量从1978年的3178万吨增长到一亿吨以上。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
全球钢铁生产过剩,钢铁工业经济效益降低,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力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