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用友软件人力资源工作规划计划书 报告内容 公司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
人才策略及人力资源规划
一线员工流失比较严重,核心技术/业务人才仍然短缺
分支机构员工流失率为25%,部分分支机构骨干员工流失比较严重;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完成率前10名的公司人员流失率为23%,完成率后10名的公司人员流失率为28%
高级分析设计人员、架构师、高级售前/实施顾问缺乏
人均产值低,人员规模大,人力成本负担重
04年预计实际人均产出为17万,这几年一直在十几万徘徊,限制了公司业绩和员工个人收入的增长
05年预算人均产出20万,8.6亿对应的人员编制为4300人,7.5亿对应的人员编制为3750人。(04编制含为3980人,12月实际3738人)
业绩及其他原因导致部分机构团队士气不高
连续3年公司没有达成业绩成长的目标,员工收入、员工队伍和团队士气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薪酬激励制度不够完善,激励手段单一,员工积极性受到影响
基本工资政策、奖金政策、福利政策
物质/非物质、短期及长期激励手段 公司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1) 干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经营/管理责任机制、人事考评体系、任免制度、行为规范(天条)、奖惩体系均有待加强落实或重新建立
干部要不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负什么责?
干部是不是更需要围着客户和业绩转?而不只是围着领导转?
干部任用是资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一线干部能上能下,总部各级业务主管只能上不能下?
企业文化需要升级
客户意识
责任意识
团队意识
进取精神
学习氛围
廉洁自律 公司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2)
公司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3) 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通过业绩的快速增长,拉开与对手的距离。
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公司必须实行积极的人力资源政策,吸引、保留、激励和发展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优秀人才,支持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公司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竞争策略,依靠积极的业务模式创新及组织/机制创新,实现公司业绩的快速成长。
人才策略及05年基本工作指导思想 05年公司的三大核心策略:客户经营、规模经营、员工发展 吸引、保留、激励和发展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优秀人才,支持公司业绩积极、健康、快
速成长。(公司人才策略)
健全公司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规划、识别、吸引、雇佣、融入、培养、激励、保留、淘汰),创造员工发挥才干的有利环境
利用特别手段,“瞄准”招聘人才,引导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优秀人才向公司集中
规划员工双通道发展模式,鼓励员工专业纵深发展;提升全员客户经营意识及公司规模化经营能力。
优化薪酬激励政策和业绩管理制度,为骨干人员提供比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薪资待遇
建立用友领导力模型,规范对干部的技能和行为要求;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执行严格的末位淘汰
以客户为导向,变革企业文化
人才策略及05年基本工作指导思想 . . Develop 培育 Integrate
融入 Attract 吸引 Identify 识别 Talent LifeCycle Image Channels/Search Advertising CommitmentPlan ResourcePlanning TalentPlan SkillsPlan Careers JobPosting Professions On-Boarding BecomingOneVoice Mentoring Training Internships ERBP Campaigns e-recruit EmployeeDevelopment/ EDC/IDP/PSU ManagementDevelopment ExecutiveDevelopment DistanceLearning TopTalent Plan 规划 Motivate...Retain 激励,保留 ResourcePrograms Reorganizations ManagedAttrition Shed 放弃 Hotwork PositiveClimate StrongLeadership Hire 雇用 UniversityRecruiting ExProRecruiting Selection/Assessment 1)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IBM) 2)利用特别手段,“瞄准”招聘人才 建设和传播用友公司卓越的“雇主品牌”,占领人才竞争的高地。
突破现有人才招聘渠道和手段,解决关键人才瓶颈;建立高级人才、核心人才和常规人才三类人才库和关键岗位的备份计划,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建立有效的人才测评和面试工具库,完善招聘流程和制度,降低招聘风险。
统筹全国的人才招聘工作:招聘计划、广告、猎头、骨干人才招聘。
更新高级人才和核心人才引进方法和手段:采取内部推荐、内部猎头、人才恳谈会、第三方沙龙等多种形式
加强新员工关怀:建立新员工导师制、序列月度迎新会、季度转正祝贺会。
充分利用地方人才优惠政策(如上海:见习基地),降低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