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23#楼
25#楼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因其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性能及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近几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腔体内模材料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利用聚苯乙烯块体经表面加工处理成方箱体作为内模,因聚苯乙烯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及质轻、易于加工的特性而被市场看好。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对结构设计、腔体内模(简称内模)的验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对施工中内模的具体抗浮措施并无统一方法,完全由项目实施主体完成,而抗浮措施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
工艺特点及规范、标准要求: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示意图
聚苯乙烯方箱体
3、课题选择
目前,指导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的技术标准
标准对内模抗浮的要求
标准第7.3.7条要求必须对箱体采取抗浮措施,但无具体统一做法
目前可查询的抗浮方法
在肋梁处木模上打孔,用铅丝将肋梁箍筋固定在模板支架钢管上以达到抗浮目的
对目前的抗浮方法评估
本小组主要成员到北京、天津施工的同类工程进行了解,目前的抗浮方法可靠,但由于所采取的抗浮方法需要在模板上打孔,且每层打孔位置不尽相同,大大降低了模板的周转次数,决定对抗浮方法进行创新,选择课题: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聚苯乙烯方箱内模
抗浮技术探索
二、设定目标
北京区域公司技术部提供的模板周转次数对比统计表
从对比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在模板各项参数相同、施工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非空心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模板无须钻孔,其平均周转次数为9.5次。而空心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在采取抗浮措施时对模板进行钻孔,其平均周转次数只有7.2次,如果在抗浮过程中不对模板钻孔,其平均周转次数很有能恢复至9.5次以上。故将目标值定为:模板平均周次数大于9.5次
三、方案提出并确定最佳方案
由于目前可供参考的抗浮方法,需要对模板钻孔,造成模板周转次数明显降低。全体小组成员利用头脑风爆法,在“不对模板钻孔达到抗浮目的”的原则下,提出了如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粘接法
将聚苯乙烯方箱块体通过垫块粘接在模板上,达到抗浮目的,如下图所示:(红色部分为粘结层)
方案二:拉接法(利用固定木模板的钢钉着为拉结点)
楼板模板体系是将木模板用钢钉固定在木方背楞上,利用固定木模板的钢钉通过铅丝拉结达到抗浮目的,如下图所示:(红色部分为钢钉及拉结铅丝)
方案三:配重法
制作一个钢筋支架,其水平杆压在方箱体上部水平筋上,利用配重块达到抗浮目的,如下图所示:(红色部分为钢筋支架)
方案选择评估表
选择方案二:拉接法!
四、制定对策
拉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及木方背楞的自重抗浮,怎样将四者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合理布置拉接点、钢钉规格、铅丝直径选择是关键。通过对工艺步骤仔细分析,明确了主要末端环节,逐一制定对策措施
拉结法工艺
传力体系设计
浮 力 确 定
拉 结 点 布 设
铅丝规格确定
铅 丝 张 紧
混凝土浇筑
对策表
五、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一:传力体系设计
传力体系设计是实现有效抗浮的关键,有以下两种传力方案:
传力方案1—固定主肋梁:
传力方案1示意图
传力方案2—固定次肋梁:
传力方案2示意图
两种方案均能有效进行力的传递,但方案2需要对楼板上皮筋逐一绑扎固定在次肋梁上,增加了工作量,而方案1板上皮筋在主肋梁内,无须绑扎固定。
故选择方案1
注:1、若遇双向板,结构设计并无主、次胁梁之分,必须自行定义,即谁承载谁,同一楼层主、次肋梁方向尽可能一致,以便操作。
注:2、混凝土浇筑采用¢30小型振动棒,便于浇筑并减小振动力
对策实施二:浮力计算
根据浮力定律:浮力=排开液(塑)体体积重量
F=rpvg
p: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v:方箱体积,0.6×0.6×0.15=0.054m3
r:考虑振动因素,荷载设计值系数,取1.2
g:重加速度,取9.8
F=1.2×2400×0.054×9.8=1.52KN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