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由于盈余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会计盈余数字的准确
性,进而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盈余管理一直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对于盈余管理问
题,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丰富成果,但更多是围
绕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研究方法、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财务特征
或企业财务特征与盈余管理等研究,较少直接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盈
余管理关系。特别是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
相结合起来,系统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投
资者能否识别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却仍显
匮乏
现有研究认为: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财务特征存在十分密切的相
关关系,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应着不同的财务特征;企业财
务特征与盈余管理也存在着稳定的相关关系,不同的财务特征下,盈
余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各有差异。可见,企业生命周期和盈余管理均
与企业的财务特征有1、切的相关关系,而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
不同,盈余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会发生变化。那么,我国上市公司不
同生命周期阶段是否存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应计与真实盈余管
理程度及其方向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本文选取2007-2011年我国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
为估计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变量的基础,借鉴Dechow等(1995)提
出的修正的 Jones 模型,Roychowdhury (2006)和 Cohen 等(2008)的
方法,分别估计出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变量后,再通过构建多元
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其应计与真实盈余
管理的程度及其方向之间的差异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
周期阶段的企业均会同时选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不同的盈余
管理方式灵活调节盈余;(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周期阶
段的企业,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比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高;(3)相
对于成熟期企业而言,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进行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的程度均比较高;(4)相比较而言,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主要利用应
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向上调节盈余,而成熟期企业则主要利用应计
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向下调节盈余
第一个问题研究证实,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
度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存在方向差异。自1992年我国证
监会成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有
效性也随之提高。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行为是否会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否会对证券市场的资源
配置效率造成影响广大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否识别不同生
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这是本文研究的
第二个问题
本文仍以2007-2011年我国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
基础,釆用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指标,
通过购买并持有非正常报酬率模型(buy-and-hold abnormal returns,
BHAR模型)、日历非正常报酬率模型(calendar-time abnormal returns,
CTAR模型)以及套利投资组合回归模型(hedge portfolio regression,
HPR模型)等三种不同的市场反应检测模型,分别从应计盈余管理
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对投资者能否识别不同生
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1)投资者并不能完全识别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包括应
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相比较而言,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
识别能力较强;(2)购买并持有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能获得一定的超额
收益率;(3)相对于成熟期企业而言,购买并持有处于成长期的上市
公司股票可以获得更高的累计12个月和24个月的超额报酬率。而相
对于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而言,购买并持有处于成熟期的上市公司股
票将获得更高水平的累计6个月的超额报酬率
上述研究结论可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均会同时利用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灵活调节盈余,而投资者并不能完全识别上
市公司的这两种盈余管理管理方式,且对这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
识别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那么,影响投资者识别不同盈余管
理方式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三个问题
本文以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其2007-2011年度
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构建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
多元混合截面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信息透明度、审计监管、公司治理
等三个方面对影响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原因予以了
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对负向应计盈余管理
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并
不显著;(2)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未起到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制约作
用,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3)未捕捉到审计意见类型
与盈余管理具有强相互关系的信息,即投资者并不能根据注册会计师
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来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包括应计和真实
盈余管理;(4)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否经国际四大审计、其股票的
流动性强弱以及股权集中度高低与其盈余管理之间并不存在一定的
关系,即投资者亦不能通过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识别其是否存在通过
盈余管理调节报表盈余的行为
研究结论可以为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质量;可以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依据,加速会计
准则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监管政策
的针对性。同时本文的研究丰富盈余管理方式、手段和盈余管理反应
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市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