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代武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在清代末期、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二、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 ,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
三、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沿海开放战略,加之自身思想观念的落后,改革步伐缓慢,地处中部腹地的武汉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很多城市超过。
2008年中国200个城市竞争力排名,武汉居26位 。
江汉路,鄂商文化的萌芽地
江汉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
杨守敬《武汉城镇合图》于1890年
江汉路百年的繁华史,也是武汉商业发展进程的繁华史诗,一条街带动了武汉商业的繁荣。
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中曾这样描绘当年江汉路的繁华景象:“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公元1906年,江汉路曾经叫太平街、歆生路
公元1906年,江汉路已是当时武汉最繁华的区域。
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十里洋场”。
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
“地皮大王”刘歆生首先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
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