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3年CPA辅导书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假设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三)会计分期
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这些会计方法。
(四)货币计量
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可比性原则
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该原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不能为了追求可比性,过分强调使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使会计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三)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该原则是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八)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
(九)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该原则是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的损益,将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
......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