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高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课题负责人: 郭海峰
学历:本科
学校:蓝田县孟村中学
课题组成员:郭海峰
课题计划起止时间:2015年9月1日-2016年6月1日
2015-2016立项课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蓝田县孟村中学 郭海峰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组织艺术组织策略 表达能力
摘要
从2015年10月确立课题题目到2016年5月初,本课题由本人主导,搜集文献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参加西安市大学区名师工作坊蓝田对接计划,逐步展开一系列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结题报告,在总结与反思中获得了新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当下农村普通高中不少学生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越来越现实,失去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求,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失去了兴趣,甚至表现出厌弃的态度,在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上丧失了应有的目标,使语文老师颇为苦恼。
我们知道,清代大儒章学诚,主张做学问,要选择与自己兴趣相近的和自己做得来的,可见兴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是这样,如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能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迎难而上。爱因斯坦也说过:“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真正的实现有效教和有效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了多少,成为我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我进行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否得到发挥;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能不能愉快的学习,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在语文课堂上成功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应界定为师生共同利用课堂来完成教与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侧重于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各种材料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科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在课堂中合理地融合,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思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
1、新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新课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和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核心内容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这里所探讨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是以开放性、主动性、适时性、有效性为原则的。
2、实用主义理论:
辩证地借鉴、吸纳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更有效的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服务。
3、心理学理论:
思维是以词语为中介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实反应。
4、“经验理论”:
任何人总是基于生活经验形成了许多有助于适应环境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他的“既知”。
学生正是拥有这种“既知”和“现有经验”而走进课堂的,并且他们相信自己的“既知”和“现有经验”是“正确”的。因此,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更好的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二)意义:
1.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进步,知识急剧增长、技能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