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立项号
2021XKT-ZXYW052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负责人
毛小会
所在单位
西安市第十九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障,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要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文化修养,把建立文化自信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要任务。
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自媒体的介入,使学生有更多的途径接触不同的文化,国外文化、低俗文化深深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削弱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学生奢侈浪费、不尊敬师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敬老孝亲、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的缺失,基于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统编版教材,在教材编写和单元设计上更体现单元教学的特点,7-9年级的文本中,几乎每册教材都能发掘传统文化教育的篇目,语文课堂是向学生传播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根据文本,找准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传统美德。
从“减负”以后,课后延时服务应运而生,很多学校对社团活动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在丰富社团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我们的课题研究希望以此为契机,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提升个人素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融入现代元素,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概念界定与解读
文化是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思想进步的重任,对社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过长时间积淀后,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统一,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强调社会关爱,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注重个人人格修养的塑造,重视人内心的丰盈。
本课题的研究,以7-9年级教材为研究素材,以7-9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方式,以自主创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语文综合性实际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等为辅助,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发展学生智力,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发展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教学观,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多种教法及学法中,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从课内走向课外,充分发挥文史政学科间融合,探索形式多样的语文教育活动,
理论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探索出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文本课堂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剖析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评价规律,为此方面课堂教学积累经验,优化学习资源,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赋能,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内心,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研究内容:
1、对初中师生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及分析
(1)调查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理解;调查教师驾驭此类课堂的教法及学生学法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