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英语课堂有效预习的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
“英语课堂有效预习的实施研究”?课题是我校独立申报并经县教科室批准的“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课题于20##年10月进行了开题论证,研究周期为20##年3月——20##年7月。现已完成预定研究任务,特作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开展“20+20”高效课堂一直是新马高级中学所推崇的,而有效的预习又是高效课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本校不少学生不太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反正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地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也有的同学曾经做过预习,但不得要领,没有什么效果,因而不能坚持。其实,预习在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由于没有课前的有效预习,很多学生在课上表现出阅读速度低下,阅读兴趣偏低,一节课下来,似乎刚刚能够完成对课文的表层理解,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和拓展。即使老师提出了一些延伸或拓展的问题,学生也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和回答,往往就是短短的几句话就结束回答,或只能回答Yes / No,一节课下来,匆匆忙忙,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大部分的学生学完课文后对课文几乎没什么印象。
另外,我校教师往往忽略了英语学科课前预习环节对提高有效教学,总是以为学生的父母基本不懂英语,周围更是缺少英语口语交流的大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涉及到的与英语相关的东西微乎其微,所以,就忽视了学生课前的预习,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课堂上,可是短短40分钟的课堂,要做的事太多,后来我们慢慢发现,是我们不敢放手,其实很多学习任务是可以在课前学生自主完成的,不要低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认为重视英语学科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后,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再跟录音读两遍,这些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英语教师只布置简单的预习任务给学生是远远不足的,应该布置给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二)研究意义
教师如果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就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的听课学习作好准备。在教授新课前,要求他们预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自学新单词、新句型等等。预习过程中,学生碰到新词新句时总是会很直接的查阅单词表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