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保险业惊天毒瘤:刑事立案51人、涉案金额1000万0102
保险业黑产现象
近年来,围绕“代理退保”黑产现象的监管与处罚动作不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或怂恿消费者委托其办理保险退保等事宜。
黑色产业
不法分子利用编造不实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等手段向银行保险机构施压,从中谋利,形成了披着“维权”外衣的黑色产业。
打击黑产
多方协同,打击“代理退保”黑产现象,广东省保险中介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协会组织召开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打击黑产”工作专班2024年第一次工作会议。
建立报送机制
广东省保险中介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协会在原广东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于2023年初组建了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打击黑产”工作专班,并借助工作专班平台组织会员单位建立涉黑案件立报案情况报送机制。
协助会员单位 2023年全年协助会员单位完成刑事立案4件,涉案人员51名、涉案金额约1000万元,协助会员单位推进涉黑案件立报案工作。030405
“退保黑产”产业链已成保险业毒瘤
退保黑产已成保险业毒瘤,扰乱保险公司正常经营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退保黑产的危害
消费者应警惕退保黑产风险,避免受到不法分子利用和侵害,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警惕投诉风险
助人者与骗人者
业内人士透露,表面上的“助人者”实际上是为了谋取不当利益,编写各种不存在的“剧本”,诱导、怂恿不知情消费者,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骗人者”。
典型骗局种类
典型的骗局有四种,包括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伪造保险监管部门文件进行误导,诱导投保人签订代理协议,以及利用新电话号码切断消费者维权渠道。
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客户致电或发送微信,谎称可以帮其退保,这是退保黑产中最常见的骗局之一。
退保黑产的危害
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虚假信息,谎称消费者购买的保险产品存在严重核辐射风险,诱导消费者进行退保。
防核辐射谣言
对于这种类型的骗局,消费者应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和保险信息。
非法获利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保险监管部门文件,试图误导消费者,这是“退保黑产”中的一种常见骗局。
消费者如果相信了这些文件,可能会受到经济损失,因为这些文件可能并不真实,甚至可能存在违法行为。
消费者受骗
文件制造与传播
协议签订
在“退保黑产”中,不法分子可能会诱导投保人签订代理协议,以收取咨询服务费用。
信息收集
在协议签订过程中,不法分子可能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
如果消费者同意了不法分子的要求,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非法活动。
电话号码更换
不法分子可能会要求消费者重新办理一个新的电话号码,并利用该号码代替消费者与保险公司沟通。
目的与影响
不法分子的目的是为了切断消费者的合法维权渠道,以此骗取高额费用。如果消费者使用了新的电话号码,将无法直接联系保险公司进行投诉或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