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中国能源报/2022年/5月/30日/第 012版 科技·装备 科华数能发布新一代 S 液冷储能系统,以技术革新推动储能降本提效—— 3 储能全面市场化再添利器 本报记者张金梦 近日,科华数能发布了新一代 S液冷储能系统,引发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关注。这代表着储能从设计安全、 3 应用安全到运维安全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浪潮下,储能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储能企业加码布局,新技术、 新产品层出不穷。高性能、低成本关键储能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储能系统集成、电芯安全、智 能运维水平逐级优化,储热、海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不断涌现。 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储能新技术、新产品革新进一步打破了技术壁垒,强化了市场竞争 主动权,是带动储能降本增效、推动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新技术潮涌 储能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已逐步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创新性储能技术正不断涌现。 在储能系统集成方面,液冷储能系统逐渐兴起,或将成为未来储能系统“主流”。“液冷储能 系统较传统风冷储能系统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可以实现系统高密集成化,进一步降低电池 热失控概率。有效提升储能系统全方位安全和储能电池寿命。”科华数能技术中心总经理曾春保 表示,在安全方面,系统拥有六重安全设计,可以做到安全防范无遗漏;在智能高效方面,采用 簇级控制器与智能温控均衡控制技术,可有效抑制热失控发生概率,提升系统寿命;在精简灵活 性方面,可满足多台并联布置,节省占地面积 40%以上。 “科华数能推出的液冷储能系统,在储能电池冷却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较 大突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说。 与此同时,储热、氢储能、海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也正在推进, 多个储能新技术应用场景落地。如今年 1月,河北省张家口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 家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进入系统带电调试阶段;去年 9月,辽宁省阜新风储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实 现“惯量支撑+一次调频”的飞轮储能应用顺利通过并网前验收。 推动降本增效 “技术的创新发展将直接拉动储能成本进一步降低。”刘勇表示,当前,碳酸锂等储能原材 料价格上涨,下游储能用户降价呼声高涨,导致近年来储能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降本难度高、压力大,成本疏导 难题日益凸显。 “储能技术的革新则是降低储能成本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技术创新发展可以等效替代低成 本材料,降低储能上游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可大幅提升储能系统效率、提升储能电池全 生命周期寿命、提升储能系统功率密度,从而降低成本。”刘勇强调。 曾春保以 S液冷储能系统为例表示,较传统储能系统,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效率更高、成本 3 更低。“系统全生命周期充放电容量提升6%以上,系统年可利用率高达99%,散热功耗降低超30%, 功率密度可提升 100%,初始投资成本可降低 2%以上。”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对此表示,储能系统全方位效率的提升,将大幅拉动储能系 统成本下降,较传统风冷储能系统,科华 S液冷储能系统平准化储能成本可降低 15%。“未来储 3 能系统在冷却技术、消防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均有比较大的降本空间。” 拓宽应用场景 第 1页共 2页 刘勇坦言,当前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但现有的技术水平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市场需求还存 在一定差距,在产业链、供应链、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 纪振双表示,目前,我国在用储能系统功率密度还不理想,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充放电综合 效率尚不算高,储能安全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未来,电化学储能发展方向应遵循‘两高、 两低、一快’原则,打造高密度、高效率、低风险、低成本、快速需求响应的储能系统。” 纪振双建议,储能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融合新能源、城市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