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阶层壁垒
生活在规划里与在规划中生活
B
B
C
人生七年
”
一网 “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采访了14个7岁的英国小孩,他们来自不同的阶级。当时取名《7Up》,初衷是希望到了2000年,能通过这些孩子的人生变化,呈现一部英国生活和西方文化的编年史。
摄制组每隔7年就会找到这些孩子,拍下他们的最新状况,于是就有了《14Up》、《21Up》、《28Up》、《32Up》、《42Up》,直到孩子都长成《49Up》里的中年人。2013年,《56Up》又制作完成。
富人的孩子是否仍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又会否命运多舛。
摄制组当时精心挑选了不同背景的孩子,包括4个女孩、10个男孩,其中,5个来自上流社会,2个中产家庭,4个工人家庭,1个出身农村,2个来自孤儿院。
”
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物,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
中产阶级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或者到哪里上学读书有个什么职业,女孩子则想着长大了嫁人生子;
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下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愿望。
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
当年那几个7岁的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毕业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孩子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
而象Simon、Jacky这样的底层孩子,从来没有、似乎也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玻璃天花板,一路按部就班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底层命运。
当他们56岁的时候——
#富人家庭
安德鲁:剑桥毕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即将退休。
布鲁斯:因为觉得教育事业有意义,牛津毕业后没有选择高薪工作,而是去普通学校教书。
约翰:父亲早逝,母亲省吃俭用抚养大。名校毕业,王室法律顾问,热衷慈善。
查尔斯:反感精英教育。21岁后退出了拍摄,后来在新闻业工作,也为BBC拍过纪录片。
#中产家庭
尼尔:青春期时患上精神疾病,从大学辍学,成为流浪汉。40岁后人生转折,当上了议会顾问和业余牧师。
皮特:在节目里被舆论攻击,因此退出了拍摄。56岁时,为了给乐队做宣传回归。公务员,也写小说。
#工人家庭
托尼:梦想当赛马手没能实现,在西班牙投资失败,开出租维生。
苏:结婚又离婚,单身妈妈,与男友订婚20年但没再结婚。没读过大学,目前在大学做行政工作。
杰基:青年时想当丁克,人过中年却生了三个孩子。身体一直不好,靠领救济金度日。
琳恩:喜欢小孩,搞过移动图书馆,做过特殊儿童教育,一直活在失业恐惧中,2013年去世。
#农村
尼克: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去美国搞科研,现在患上了癌症。
苏西:富家孩子,假期在农村长大。秘书学校毕业,家庭主妇。不喜欢参与拍摄,没有出现在新一集中。
#福利院孤儿
保罗:成为电工,不自信,沉默寡言,有一个非常宠他的妻子。
西蒙:成为工人,在自己家开寄养所,帮助过130多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