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劳动用工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劳动用工法律风险
1、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违反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
2、哪些法律风险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人为操作不当;随意承诺又不履行.......
3、如何操作才能避免或减少法律风险?
(1)企业应合法合规,遵守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2)对于非法定义务与责任,企业应抓主动权;
(3)解雇问题员工=静态法律依据+动态事实证据+工会程序
+文书表述+文书送达
2 对于非法定的福利待遇、单位保留随时撤回、撤销、变更或调整的权利,而无须征得员工的同意。
目录
一、劳动用工法律风险
二、用工模式风险防范
三、招聘录用风险防范
四、劳动合同风险防范
五、员工离职风险防范
一、劳动用工法律风险4 (一) 劳动关系领域的政策法规
一、劳动用工法律风险
修订时间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于2012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修订内容
劳务派遣公司资质要求(注册资本50万提高到200万,行政许可)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要求
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界定(“一般”到“只能”)
派遣用工比例的限制(10%)
违反劳务派遣的法律责任
(二)《 劳动合同法》修订
一、劳动用工法律风险
1、 职工维权意识提高,维权向极端化发展;
2、劳资矛盾向劳政矛盾演化;
3、劳动争议呈”井喷”之势,群体性事件增多;
4、舆论引导不当,使劳资双方心理承受能力失衡;
5、证据的搜集与反搜集意识提高,增加了劳资双方的不信任度;
6、问题员工的管理成为难点;
7、争议从权利之争转向利益之争,争议处理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8、对劳动者的保护不断强化,用人单位败诉率居高不下。6 (三)劳资关系特点与走势分析7 目 录
一、劳动用工法律风险
二、用工模式风险防范
三、招聘录用风险防范
四、劳动合同风险防范
五、员工离职风险防范8 一、多元用工模式的选择与风险防范
用工模式
劳动用工
外 包
劳务用工
标准劳动用工
非标准劳动用工
派遣用工
非全日制
特殊
用工
个
人
组
织
人事代理
人才租赁
借调
帮工
承揽
职业见习
项目工
终身工
固定工
二、用工模式风险防范9 2、劳务派遣用工的主要风险
(一)劳务派遣风险防范
A、同工同酬, B、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
C、比例限制10%, D、连带责任
1、劳务派遣工与劳务用工、劳动合同工的区别
二、用工模式风险防范
(一)劳务派遣风险防范
二、用工模式风险防范
11
2、特点
1、定义
平均每天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无须订立劳动合同的一种灵活用工模式。适用于财务、食堂、保洁、服务员、装卸等辅助性岗位。
公司与非全日制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平均每天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24小时
非全日制员工有权兼职(因兼职而影响工作的除外),且无须公司同意
用人单位无须为员工缴纳社保(工伤保险除外)
用人单位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可以不签合同
工作时间较短
员工有权兼职
法律责任较少
(二)非全日制用工
二、用工模式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