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xxxxxxxx办公楼设计
答辩人 :xx
指导老师:xxx
xxxxx建筑工程系05级毕业设计答辩
目 录
一、引言
二、工程概况
三、建筑设计说明
四、结构设计说明
五、结构计算
六、致谢
一、引 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在完成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切实把握设计要求,落实进度计划,借鉴以前的一些设计案例,同时改正其中的不足,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内容。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王建林老师的帮助,保证了最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二、工程概况
xxxxxxx有限公司办公楼总建筑面积3156㎡,工程建筑高度为21.3m 。主体结构为五层。
在具体功能的要求上,设置有办公室、会议室、员工餐厅、员工活动室、厕所、天台休息室等功能房间。
三、建筑设计说明
1、平面设计
2、剖面设计
3、立面设计
4、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平面设计
建筑的平面、剖面、立面设计三者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平面设计是关键,它集中反映了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经济合理。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使用房间的设计、辅助适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就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同时分析剖面和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只有综合考虑平、立、剖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好一个建筑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对上述要求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基本体现出了办公楼的使用功能。
2、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是确定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组合与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的设计。
在本设计中采用的房间剖面形状为矩形,这是因为矩形剖面简单、规整,有利于人的行动和设备的布置。
在本设计中,选用的室内外高差为450mm,三阶台阶,台阶高度采用150mm高。室内标高为±0.000m。室外标高为-0.450m。
3、立面设计
进行办公楼立面设计时主要通过虚实与凹凸的对比来使建筑的立面丰富。
在本设计中,南立面中大面积的窗户使人产生了一种“虚”的感觉,而窗户间的墙体则形成了“实”。大面的“虚”配以小面积的“实”使建筑获得轻巧、开朗的效果。东西立面是大面积的墙体,容易造成呆板的感觉,因此利用小窗、小线条将大面积的墙体分成小块。同时墙体部分白色的乳胶漆与灰白色面砖的使用,更符合办公楼给人以工作、给人以活力的感觉。
4、交通联系部分
楼梯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主要的垂直交通设施之一,楼梯的主要功能是人流通行和人流疏散作用。在本设计中采用的是平行双跑式楼梯。
门厅在建筑物内起着内外过渡,人流集散,转换方向,与走道或其它房间连接等作用。
走道是联系各个房间、楼梯及门厅的水平交通设施。
台阶有室内外台阶之分,室内台阶主要用于室内局部的高差联系,室外台阶主要用于联系室内外地面。
四、结构设计说明
主体工程设计
a)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抗震设计原则;
b) 控制柱的轴压比,保证柱具有一定的延性要求;
c) 柱的钢筋大者放于四周;
d) 主体工程内预留洞、预埋件应与其他相关专业配合施工,严禁在结构构件上事后凿洞。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
五、结构计算
1、结构方案确定
2、荷载计算
3、内力计算
4、内力组合
5、框架梁柱配筋
6、板的设计
7、楼梯设计
8、基础设计
1 结构方案确定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主体为五层,底层层高为4.2m,局部六层层高为3m,其余层层高均为3.3m。
梁、柱的尺寸确定:
主梁的高度h=(1/8~1/12)L,纵梁取高h=700mm,宽b=250mm。横梁取高h=400mm,宽b=250mm。
次梁的高度h=(1/8~1/12)L,取次梁的高度为h=400mm,宽b=250mm。
柱的截面尺寸根据跨度、层高和轴压比确定,边柱取为400×400mm,中柱取为400×500mm。
板的厚度取100mm。
2 荷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的恒荷载计算
2、屋面及楼面活荷载计算
3、梁柱墙门窗重力荷载计算
4、框架的抗震验算和承载力计算
5、地震力计算和侧移验算
3 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弯矩二次分配:多层框架中等节点不平衡弯矩对相邻节点影响较大,对其他节点影响较小,因而可以假定某一不平衡弯矩对该节点相邻的各杆件远端有影响,这样可以使弯矩分配次数减少两次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
4 内力组合
本设计考虑的内力组合
由于不考虑风荷载影响,荷载组合简化如下:
a)1.2×恒载+1.4×活载;
b) 1.35×恒载+0.7×1.4×活载;
c)1.2×恒载+0.5××1.2活载±1.3×水平地震作用。
5 框架梁柱配筋
框架横梁配筋,根据横梁控制截面内力计算值,利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算出所需纵向钢筋及箍筋并进行配筋。
框架柱的配筋,主要是进行轴压比验算、截面尺寸复核、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然后进行配筋。
6 板的设计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采用现浇板,板厚为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