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第一章 经济型轿车市场状况分析
第二章 098L产品分析
第三章 消费者属性分析
第四章 098L同级竞品市场策略分析
第七章 098L的投放策略
第八章 098L的广告创意表现
第九章 098L的市场传播战略
第十章 媒体策略及投放计划
第十一章 总费用预算、上市计划总时间表
目 录
第六章 098L的价格策略
第五章 098L的广告沟通策略
第一章 经济型轿车市场状况分析
新车型种类明显增多,价格较明显下降。
金融政策对汽车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支持力度加大。
(2002年汽车贷款总额达 600亿,为前4年总和)
汽车消费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的“井喷”现象。
全年产销量持续高增长,没有淡旺季之分,全年净增35万辆左右的市场份额。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特征
中国市场2002年产销回顾及2003年市场预测
116.16万
119.94万
增长56.52%和59.8%
152万以上
注:数字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
2002年国产轿车排量、价格市场构成
一、中国家用经济型轿车实现快速增长
(截止2003年1 月,市场比例由2002年同期的33%增加为35%)
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
车价的降低
支付方式的增多(消费信贷、分期付款)
消费可支付性增强
产品可供应性增强
汽车开始进入老百姓家庭
因素构成
1)收入持续增长为家用经济型轿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持续3年经济增长率超过7%,大中城市GDP增长较快。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加,购车、拥车能力
增加,消费信心增强。
2)价格的下降刺激了家用经济型汽车市场的需求
受WTO影响,未来10年内尤其5年内车价下降是必然趋势
2002年起,在未来5年内进口车价格和国产车价格都将有所下降。
进口车价格将有明显下降,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加入WTO后,关税将逐年下降,因此进口车价格必然随之下降;
第二,配额和许可证将逐年大幅度增加直至2005年取消,使配额指标的价格
也随之下降并最终为零;
第三,进口量增加,进口车供求平衡,价格下降。
国产车价格下降的原因:
第一,进口车价格下降改变了进口车与国产车的比价关系,使得国
确产车相对竞争力下降。国产车若要保持相对竞争力的优势,
就必须降低价格;
第二,国内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国产车价格呈现走低趋势;
第三,国内生产厂家不断降低成本,使得国产车有条件降价。
2002年以来国产轿车出现了大范围高幅度的降价,其中主要微型
车价格降幅在15%左右,普及型车在7%左右。
汽车价格下降的3个作用:
1)降低购车收入临界点 ,更多家庭具备购车能力
2)使得同等收入家庭的购车能力提高
3)一次到位式的降价有效地启动了市场
3)轿车购买的支付方式增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的开展,明显地促进了轿车购买。
2002年以来,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发生了很大改进,无论从简
化手续、还是从减轻贷款者负担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A.取消经销商保证金
B.贷款利率从上浮30%到下浮10%(相对于标准利率)
C.贷款最长期限从3年延长到5年
D.首付款调低
E.无额度控制,需要就发
4)消费可支付性增强,消费环境逐渐向好,对用户购买和使
用环节的不合理限制减少,极大地促进了汽车消费。
消费环境改善 例如:
200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坚决取消向机动车辆收取的不
符合规定的各种乱收费。包括不符合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
基金、政府性集资、罚款和各种摊派项目,并要求全面清理整顿公路
和城市道路收费站(点) ,严格对涉及机动车辆收费的审批和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收费站、检查站的审批和管理。
杭州市:已经于今年5月1日起取消了上牌费;
重庆:将所有的过路过桥费改为年票制,2200元/年;
在汽车销售价降低后,国家税务局及时地调低购置税征税基价;
二手车交易取消4%购置税;
对于环保达欧II标准的车型,消费税降低50%;
部分地区上牌限制放宽甚至取消。杭州市区小型客车上牌控制政策放开;
2002年上半年,上海私车牌照的投放量达12650张,同比增长91.7%。
……
5)产品可供应性增强,2002年车型品种又比往年有了极大
的丰富,销售增长明显。
前15位国际轿车生产厂商已经先后进入中国,多数企业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轿车生产基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进程在1996年后提速。
国际汽车巨头通过“合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进入中国,
“混血儿”的发展加剧了原有的竞争局面。
我国汽车已进入私人购车时代,汽车将逐步走进老百姓家庭。
2010以前全国轿车市场将实现由导入期后期向成长前期过渡,部分区域市场目前已经或将逐步进入成长前期。
市场结构将发生三大变化:用户由高端向低端变化、区域由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发展、需求品种的多样化。
日渐激烈的竞争格局使得市场进入细分化趋势,准确的市场定位越来越重要。
二、未来市场趋势预测:
1、我国汽车进入私人购车时代,汽车将逐步走进百姓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