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MT-2020(5G)推进组 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 目录 引言 P1 P2 5G承载网络总体架构 5G承载转发面架构与技术方案 5G承载协同管控架构和关键技术 5G同步网架构和关键技术 我国5G承载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结和展望 P4 P21 P25 P29 P34 P35 主要贡献单位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 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 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IMT-2020(5G)推进组 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 2 IMT-2020(5G)推进组 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 引言 随着3GPP 5G非独立(NSA)和独立(SA) 本高速组网 ”等六大组网需求,如何满足和实现 这些承载需求至关重要。 组网标准的正式冻结,我国运营商同步启动规划 和设计5G试点和预商用方案, 5G迈向商用的步 伐逐步加快。相对 4G网络,5G在业务特性、接 入网、核心网等多个方面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 在业务特性方面,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uRLLC)、大规模机器类 通信(mMTC)等典型业务场景将分阶段逐步引 入;在无线接入网方面,将重塑网元功能、互联 接口及组网结构;在核心网方面将趋向采用云化 分布式部署架构,核心网信令网元将主要在省干 和大区中心机房部署,数据面网元根据不同业 务性能差异拟采用分层部署方案,随着物联网 (IOT)等垂直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业务发展, 5G控制平面也 将呈现大区部署趋势。 受业务特性、运营商承载网络技术架构选 择、未来演进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面向移动通 信的承载网络在 3G/4G时代就采用了两种差异化 承载方案。“5G商用,承载先行”,随着5G诸多新 特性的引入和5G试验及预商用计划的逐步推进, 面向5G的承载架构与多样化的技术方案更是成为 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白皮书基于 5G承载需 求,结合运营商承载网络现状和主要特性等,归 纳总结了5G承载网络典型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深 度分析了转发面、协同管控、同步网的技术方案 与关键技术,提出了适合我国运营商的5G承载网 络总体架构及关键共性技术,分析研判了我国 5G 承载产业整体发展态势,将为后续我国5G承载架 构及技术方案部署、国际国内标准推动、承载设 备研制及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业界 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全面协同推动承载架构 与差异化技术方案的产业化进程,全力支撑和迎 接5G规模商用的到来。 5G新型特性变化为承载技术的新一轮快速 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IMT-2020(5G)推进组5G承 载工作组2018年6月发布的《5G承载需求分析》 白皮书, 5G对承载网络主要带来三大性能需求 和六类组网功能需求,也即在关键性能方面, “更大带宽、超低时延和高精度同步 ”等性能指标 需求非常突出,在组网及功能方面,呈现出“多 层级承载网络、灵活化连接调度、层次化网络切 片、智能化协同管控、 4G/5G混合承载以及低成 1 IMT-2020(5G)推进组 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 5G承载网络总体架构 5G承载网络是为 5G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提 供网络连接的基础网络,不仅为这些网络连接 提供灵活调度、组网保护和管理控制等功能, 还要提供带宽、时延、同步和可靠性等方面的 性能保障。 片服务能力。5G网络切片涉及到终端、无线、承 载和核心网,需要实现端到端协同管控。通过转 发平面的资源切片和管理控制平面的切片管控能 力,可为5G三大类业务应用、移动内容分发网络 (CDN)网络互联、政企客户专线以及家庭宽带 等业务提供所需服务等级协议( SLA)保障的差 异化网络切片服务能力。 满足5G承载需求的 5G承载网络总体架构见 图1,主要包括转发平面、协同管控、 5G同步网 三个部分,在此架构下同时支持差异化的网络切 图1 5G承载网络总体架构 (一)转发平面应具备分层组网架构和多业 城域与省内干线两个层面,其中城域内组网包括 接入、汇聚和核心三层架构。接入层通常为环形 组网,汇聚和核心层根据光纤资源情况,可分为 环形组网与双上联组网两种类型。 务统一承载能力 转发平面是5G承载架构的关键组成,其典型 的功能特性包括: 端到端分层组网架构:5G承载组网架构包括 差异化网络切片服务:在一张承载网络中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