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世纪初,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十五”计划是我市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根据《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制定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九五”回顾和“十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我市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连续三年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冲击等错综复杂的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保证了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实现。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计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亿元,五年平均递增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00元,年均递增6.5%。财政总收入达到20.5亿元,年均递增10%。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31 : 41 : 28调整到2000年的19 : 45 : 36。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经济正在由一、二产业主导推动型向二、三产业主导推动型转变。五年来,化工、机电、建材、纺织、流通、旅游等产业在经济增长格局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专业化、规模化、高技术化步伐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是“八五”计划时期的一倍以上。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城乡道路、城镇供水等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京九铁路、九景高等级公路等重点骨干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经济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1‰降到1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教育“两基”任务基本完成,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基本达到。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均有新的发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分别达到5%和4.5%,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电话普及率达到30%。
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中稳步推进,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程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 86%、82%和82%。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预计“九五”期间累计出口商品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1.4倍和11.1%。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劳务输出迈出新步伐。八里湖、共青开放开发区初具规模。
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进展较快,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顺利实施。到2000年完成平垸行洪和退田还湖面积达72万亩,工业污染源“一控双达标”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二)“九五”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存在的问题
“九五”期间,我市之所以能够在五年三大灾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发展,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是在人民解放军和全国、全省人民无私帮助和支援下,全市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的结果。总结五年来的主要经验:一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指导思想,用加快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二是坚持走有特色的道路,突出九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方法,在全市经济工作中始终把工业改革增效等六个方面工作作为重点,奋力攻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四是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总体经济实力不够强,综合竞争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机制不活,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和增收难度加大,县域经济薄弱,工业化、城市化滞后等问题和困难。此外,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
(三)“十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结构调整与企业重组三大趋势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因素的出现,国际竞争将更为激烈。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期,市场化改革将加快向纵深推进,买方市场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产业升级、信息化、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生产要素将更多地向竞争优势强的区域集聚。随着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大升级,中国即将加入WTO,九江既有较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市上下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