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
规范性引用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
3、术语与定义
3.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3.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3.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3.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3.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1成立公司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4.2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人员:
各部门按本部门实际情况指定对业务流程熟练人员为风险评价人员,小组成员由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组成(不少于2人)。
4.3职责
(1)公司风险评价小组组长:负责批准风险评价清单,督促安全环保部对风险信息的及时更新。
(2)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公司其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危害辨识,并指导各部门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当公司设备、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及时组织风险评价并重新确定危害因素。
(3)各部门: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识别所属部门的风险,填写《风险评价清单》,当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按安全环保部的要求对其重新进行风险识别。
5.危害因素辨识
5.1辨识范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