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专栏 > IT > IT技术 > 游戏开发 > 系统策划:网络游戏中的攻击行为DOCX

系统策划:网络游戏中的攻击行为DOCX

pengyou***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大小:3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3/2/21(发布于江苏)

类型:积分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系统策划:网络游戏中的攻击行为
1 为什么要研究攻击行为
  在人类有记载的5600年的历史中,共计发生了14,400次战争;今天,平均一天要发生95,000次犯罪事件,其中会有50人死于谋杀;人 类是少数几个会系统性规模性杀死自己同伴的种系之一。总之,攻击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攻击行为能帮助我们制定减少社会中攻击的策略
  2 攻击行为
  2.1 攻击的概念
  (1) 解剖学定义:攻击是指那些导致对方逃跑或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或行为模式。这是习性学家在对动物进行研究的时候对攻击的解释。
  (2) 强调目的的定义:多拉德提出“攻击是指以给对方造成伤害为目标的行为。”
  (3) 强调后果的定义:攻击是指给另一个体造成伤害的行为。
  (4) 社会判断定义:班杜拉指出,攻击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性对某些伤害性行为做出的一种判断。班杜拉认为,攻击和道德、利他一样,是一个涉及到行为结果、形式、强度和行为者与行为对方的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

  (5)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对性攻击是一种源自愤怒的行为,目的是将痛苦或伤害加给别人。而在工具性攻击中,则是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这 伤害是作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而非以造成痛苦为目的的。我们在这里可以将攻击行为理解为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这个行动可能是身体 上或言语上的,也许会成功,也许不然,重要的是意图。
  2.2 为什么攻击
  2.2.1攻击是天生的?
  精神分析理论
  基本思想
  他提出了死的本能的概念—塔那托斯,即每个人都有一种毁灭自己的本能欲望。由于自我在充分发挥着作用,它不允许人自我毁灭,于是这种本能就转向他人。
  挫折-攻击假说
  1939年,几位心理学家修订了佛洛伊德早期的著作,提出了挫折-攻击假说。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前提,而且挫折的存在总是导致某 种形式的攻击。其中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就是间接攻击,比如把工作中的挫折发泄到配偶身上,或者在工作中作梗或者散布有关老板的谣言以达到对老板的攻击;另 外一种形式是升华,比如一个人受挫后可以跑上几里路或打篮球来消耗紧张。
  习性学理论
  基本思想
  动物的行为模式系统是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而出现的,不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动物某种行为模式出现的时间和形式是由种系进化过程形成的一些固定的 行为模式决定的。所谓“固定行为模式”是指物种与生俱来的用以帮助其适应环境的行为反应。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 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攻击的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个体攻击的能量会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最终通过攻击行为而获得释放。
  攻击具有护种功能
保持同一物种在环境中的分布平衡;(  
保证优秀成员繁殖后代,使物种更具有适应性;(  
保护幼雏(  
  斗争本能
  热带丽鲷鱼在自然环境中并不攻击同类的雄性,也不攻击异种鱼。若将所有同种类的丽鲷鱼移走,只剩下一只失去目标的雄性丽鲷鱼,于是,没有同类的 雄性,就攻击其他类的雄性,没有雄性就攻击雌性。脊椎动物中普遍具有攻击性的现象表明,攻击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乃因为其具有使动物存活的价 值。同时,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已演化出一种有力的抑制机制,使它们在这么做对其最有利的情况下,抑制它们的攻击。因此,即便是攻击倾向最强的动物而言,攻击 也是一种选择性策略—取决于这种动物先前的社会经验,以
。。。以下略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