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疫情之下,全民健康险需求增长!
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2019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达到了7066亿元,较去年增速达到了29.70%,在最近5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如此高速的增长,无论是在保险业的细分险种中,还是在医疗健康产业的细分领域中,这样的表现也备受关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2020年1月至2月保险业统计数据。前两个月,健康险原保费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47.09%,虽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代理人无法线下展业。但健康险却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在前两个月仍取得较好成绩。在保险需求端上,疫情的出现使得人们会主动更加关注健康险、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是对全民保险意识的一次提升。
回顾“非典时期”,“非典”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最早2002年11月在广东出现,2003年2月开始向全国扩散,4月份进入集中爆发期,5月底开始好转,6月份疫情基本结束。疫情发生之初,保费规模受到较大冲击。而从5月份疫情尾声开始,居民保障需求受到了强烈刺激,健康险保费激增,5月份增速高达309%。
由此,不难解释新冠时期健康险需求增长的原因,人们的风险意识的增强,疫情的爆发也进一步激发起更多的人关注健康险!这次的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健康险已是现今社会
人们或不可缺的一种保障医疗险
和我们五险一金中的医保一样,医疗险是为看病住院准备的,先看病后报销,报销的钱不能超过实际看病花的钱。
常见的健康类保险主要包括两种:医疗险和重疾险。为什么明明有医保还要买商业医疗险呢?目前国家医保有比较多的报销限制,即使有些单位有补充医疗,也覆盖不了因为大病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更解决不了就医环境和就医资源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搭配一些商业医疗险来作为补充。由于医疗险都是一年一保的,因此医疗险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某人患病,需要连续几年的治疗,保险公司却在他患病后第二年将这个产品停售了,或者不予续保了,就会使消费者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所以,选医疗险的时候,一定要看保险公司的服务稳定性,一般来说历史比较久、规模比较大、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稳定性会好一些。所以,大家买医疗险,不要只看产品价格,有条件的话选择高端一些的产品,同时配合长期重疾险会更有保障。重疾险
很多人会有疑问,我都已经买了医疗险了,还要重疾险干嘛呢?其实,重疾险和医疗险有很大差异,保障目的也不同。
首先,医疗险是报销型保险,但重疾险是给付型保险,保额可以由你自己来定,一旦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赔付约定的一笔钱。这笔钱和你实际看病花了多少没有任何关系,和你用来做什么也没有关系,你可以随意处置。其次,基于重疾险给付性这个功能特点,重疾险的保障目的更多是补偿收入损失。一个人罹患重疾后,平均有2-3年失能时期,这段时间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还需要康复与护理等费用,所以我们需要一笔钱来保障生活不受较大影响。
同时在治疗期间,很多重疾花费也非常大,重疾险给付的这笔钱,也可以用来覆盖医疗保险覆盖不到的医疗费用。有个朋友在买保险时提到:“只要我能正常工作,出现什么困难我都不怕,总能挣来钱,就怕自己失去劳动能力,那时候家庭才会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重疾险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