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150 B52 D B 32 备案号: 江 苏省地方标准 DB32/T1726-2011 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 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normof Chinesemitten-handedcrabHealthFarm 2011-04-15发布 2011-06-15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1726—2011 前 言 为规范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场建设与管理,提高中华绒螯蟹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泰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忠智、张国喜、顾树信、成爱兰、陈克春、周日东。 I DB32/T1726—2011 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总体布局、建筑要 求、养殖设备与配套设施、养殖管理、防疫管理、质量追溯、环境保护、运行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其它水生动物健康养殖场的建设与管理规范 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GB/T19783中华绒螯蟹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64无公害食品淡水蟹 NY5065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 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1 DB32/T1726-2011 健康养殖 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天然饵料或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 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3.2 生态养殖 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 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 种养殖方式。 3.3 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场 采用健康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从事中华绒螯蟹生产的养殖场。 4场址选择 4.1选址 选址应符合当地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并适合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的要求,不应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 规划定的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建设健康养殖场。 4.2水源质量 应符合NY5051的要求。 4.3占地面积 健康养殖场总占地面积应大于15ha。 4.4土壤质量 应符合GB/184074的规定。 4.5周围环境 应符合GB/184074的规定。场址周围3km内无化工、矿厂等污染源;距干线公路1km以上。 5总体布局 5.1功能区设置 健康养殖场应按生产区、管理区和附属配套区三个功能区进行设置。生产区包括:蟹种培育池、成蟹 养殖池等;管理区包括:生活与办公区、饲料贮藏室、渔药仓库、水质检测室、病害诊断室等;附属配 套区包括:水质净化池、污水处理池和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5.2功能区布局 管理区、生产区和附属配套区应按有利于生产、技术管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各功能区间相互隔离, 界限分明。水质净化池应建在进水口与生产区之间,紧临进水口处;污水处理池应建在生产区与排水口 之间,紧临生产区处;病死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距生产区的距离不少于100m。 2 DB32/T1726—2011 5.3道路布局 应能方便地到达各功能区。 5.4进排水系统 健康养殖场实行进排水系统分开。每口池塘设高灌低排水系统,进水闸和排水闸分设在蟹池的两端。 6建筑要求 6.1房屋 健康养殖场内的房屋建筑应统一设计,风格和色调保持一致,宜采用新型、环保的建筑材料。 6.2蟹种培育池 蟹种培育池为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面积0.1ha~0.2ha。池深1.2m,坡比1:2~3。池埂宽2 m~3m,不漏水,不渗水。 6.3成蟹养殖池 成蟹养殖池应为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四角呈弧形。小池长宽比为3:2或5:3,大池长宽比为 2~4:1。池深1.8m,坡比1:2.5以上。池埂宽2m~3m,不漏水,不渗水。 6.4防逃设施 用聚乙烯网片(4目/cm)将池塘四周围起,网底部埋入土中10cm,网高1m,以防青蛙、蟾蜍等敌 2 害生物爬入蟹池内。在聚乙烯网片内侧(相隔1m)用铝皮或塑料薄膜等材料作为防逃墙,防逃墙高0.5 m~0.6m,埋入土中10cm,并稍向池内侧倾斜。防逃墙拐角处呈圆弧形。 在进水口设置0.8cm网目的网片,防止水草等较大的杂物进入水道;设置40目密眼滤水网袋,防 止野杂鱼等敌害的受精卵和苗随水流进入蟹池。在排水口设网笼,防蟹顺水逃逸。 6.5建筑物防火 健康养殖场建筑物防火等级按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三级设计。 7养殖设备与配套设施 7.1健康养殖场应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配套的输变电设施、给排水设备与增氧机械。 7.2健康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防疫、诊疗器械和水质检验设备。 7.3健康养殖场生产、生活和办公用电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 7.4健康养殖场应配套建设相应水处理设施和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 8养殖管理 8.1养殖周期 商品蟹养殖周期为9个月(3月~11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