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第七章 客户服务质量管理
目录 1 客户服务质量 2 客户满意和度量模型 3 客户忠诚及影响因素 客户服务质量 7.1.1什么是服务质量
首先,服务的好坏没有什么硬性指标可以衡量。
其次,由于服务质量出自顾客感知,所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第三,服务质量是在客户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顾客对服务质量满意
对所接受服务的感知和体验与对服务的期望相比较,当感知大于期望时,服务是高质量的;当感知和期望相一致时,服务质量是合格的;当感知小于期望时,服务质量不合格。
客户服务质量 7.1.2 衡量客户服务质量的要素——RATER指数
RATER指数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reliability(信赖度)
assurance(专业度)
tangibles(有形度)
empathy(同理度)
responsiveness(反应度)
而客户对于企业的满意程度可以直接取决于RATER指数的高低。 客户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五大要素表 客户服务质量 7.1.3 制定优质服务的策略 客户服务质量 基准化 塑造服务共同愿景 消除服务质量差距 7.1.3.1 消除服务质量差距 客户服务质量 7.1.3.1 消除服务质量差距
客户服务质量 7.1.3.2 塑造服务的共同愿景 客户服务质量 7.1.3.3 基准化:向佼佼者学习
提高服务质量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在市场中有竞争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捷径就是基准化,即向竞争对手学习。基准化,是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市场营销活动等与竞争对手尤其是最强的竞争对手的标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但是,采取基准化策略也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企业的能力、市场需求等。否则,盲目跟进,可能会损失惨重。在制定服务标准的时候,我们也提到了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可制定自己无法执行的服务标准,这二者是一样的道理。 客户服务质量 目录 2 客户满意和度量模型 1 客户服务质量 3 客户忠诚及影响因素 客户满意和度量模型 7.2.1 客户满意理论模型
7.2.1.1期望模型
期望模型中包括期望、不一致和满意三个基本的变量,期望是顾客对产品绩效的预期,不一致是绩效与期望之差,其中绩效是顾客所获得的利益,满意则是顾客的最终态度和评价。期望模型是顾客满意理论的基础。
7.2.1.2绩效模型
在绩效模型中,绩效则是满意的主要前因,此时的期望对满意仍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要小得多;绩效模型认为,产品的属性为顾客带来的利益,即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直接决定了顾客的满意水平。因此,产品绩效越高,顾客就越满意,反之顾客则越不满意。
7.2.1.3公平模型
当顾客感到自己获得的效用与投入之比,与产品提供商的这一比例相同时,就会感到公平和满意。公平程度越高,顾客就越满意,反之,公平程度越低,顾客就越不满意。
客户满意和度量模型 满意度影响因素表 7.2.2 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
客户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包括六个潜在变量:
(1)预期质量,即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或服务前对其质量的预期。
(2)感知质量,即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后对其质量的评价。
(3)感知价格,即消费者通过购买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对其提供价值的感受。
(4)客户满意度,即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5)客户报怨,即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不满的正式表示。
(6)客户忠诚度,即消费者继续选购该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
客户满意和度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