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每日健康:这3类人警惕骨质疏松!照着这样做,腰不酸,腿不痛,浑身有劲 骨质疏松,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医疗费用的疾病。
《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得了骨质疏松,初期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往往到骨头受伤断裂或者骨折时才会发现。此时,骨质疏松早已悄悄的夺取了我们的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国庞大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隐形杀手”。除了50岁以上人群、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之外,某些慢性病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
有研究显示,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等慢病患者常常伴有骨质疏松。 一.骨质疏松症
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
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创伤都可能发生骨折。
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
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
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
但据数据统计,50岁以上骨质疏松的患病知晓率仅为7.0%,40-49岁患者的知晓率更低,仅为0.9%,形势严峻。 1、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 。
3、胸腰椎椎体变形、驼背、变矮
严重的骨质疏松,会造成人体胸腰椎椎体的变形,身高减少,腰背变驼。如果您的身高比年轻时降低了3cm,可能预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2、引发全身骨痛、影响心肺功能
骨质疏松会引起慢性的全身骨痛,以腰背痛为主,使中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到心肺功能(活动少,心肺功能将越来越差),带来更严重的疾病隐患 二.骨科专家的“健骨绝招”
骨骼问题其实可防可治,只要“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就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风险。
足量的科学运动
对年轻人来说,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并能有效避免年老后骨量丢失速度过快。虽然老年人运动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减缓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
专家建议,储存骨本、减缓骨质流失,要从年轻时做起,40岁前要开始多运动。但是,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骑脚踏车、游泳等。
有助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荷重的有氧运动。
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
对于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从食物中补充钙和维生素D
预防骨质疏松、强健骨骼,一定要注重从饮食入手。
补足钙:骨骼“支撑者”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钙量: 1、成年人每日摄入钙量要达到800毫克;
2、11~14岁、孕中期、50岁后每天摄入钙量不低于1000毫克;
3、女性孕中期需保证每天摄入钙量为1000~1200毫克、哺乳期1200~1500毫克;
4、所有人群每天的钙摄入量都不超过2000毫克。 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牛奶是含钙最丰富且吸收率又非常高的首选补钙食物,建议每天喝液态奶300克。除此之外,绿叶蔬菜、三文鱼、沙丁鱼、奶酪、豆腐也含有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