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11.220 B 4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687—2020 羊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2020-07-14发布 2020-08-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 2687—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诊断 .............................................................................. 1 5疫情报告 .......................................................................... 2 6疫情处置 .......................................................................... 2 7预防控制 .......................................................................... 3 8人员防护 ..........................................................................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免疫层析法 .......................................................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7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8 DB51/T 2687—2020 前 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明忠、阳爱国、袁东波、郭莉、侯巍、尹杰、莫茜、伊力军、郭万里、曾子 鑫、李春、蔡冬冬、刘瑞瑛、张辉、王正义。 DB51/T 2687—2020 羊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羊包虫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预防控制和人员防护。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羊养殖、运输、屠宰、加工、交易及羊包虫病防治活动有关的 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羊包虫病 由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等的肝、肺等器官所引起的一 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4 诊断 4.1 流行特点 4.1.1 易感动物 绵羊、山羊等草食动物。其中绵羊最为易感,山羊、牛、猪次之。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犬是囊型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寄生于犬小肠内的成熟虫体、孕卵节片或者虫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因摄入被成虫、孕卵节片或者虫卵污染的饲草、饮水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等途 径感染包虫病。 4.1.2 流行区域 该病主要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我省主要流行区为川西高原藏区,其他地区为散发流行。 4.2 临床症状 该病感染早期无明显症状,感染后期严重时,病羊表现被毛逆立、脱毛,发育不良、消瘦,发生咳 嗽,咳后长久卧地不起,个别羊可因包囊破裂产生过敏性休克而突。。。。。。以下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