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汇报稿】
2010.07
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功能定位战略研究
实施路径
“谋划”
——如何破题?
“取势”
——为何建设?
“立业”
——发展什么?
“保障”
——怎么操作?
体系.门类.项目.目标
态势.案例.条件.政策
现实背景战略题材
产业体系
空间布局35
方向.定位.内涵.模式
“落地”
——怎么开发?
逻辑.布局.组团.地块
方案.政策.体制.策略
审时度势
理性判断
多样组合
有序推进
空间落地
“取势” · 现实背景
一
——全球态势 典型案例 基础条件 政策导向
全球金融中心漂移论
资本内生逐利性一次次孕育着新的金融中心,
30余年经济高速增长、开放及稳定的金融环境,
全球态势
威尼斯
13世纪
君主信贷
阿姆斯特丹
17世纪
东方贸易
伦敦
19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纽约
20世纪5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
芝加哥
法兰克福
70年代
80年代
东京
新加坡
香港
上海
迪拜
莫斯科
北京
深圳
90年代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来源:历史视角:金融中心漂移,课题主笔吴晓求,ATKINS分析
全球金融产业演替逻辑
全球态势
自然发展
17世纪末—19世纪末
20世纪初—20世纪中
20世纪中—20世纪末
20世纪末—
合业经营
分业经营
新型混业经营
代表地区
典型门类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存贷款、证券发行和票据业务
综合银行——证券投资、离岸、存贷款、信托等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衍生品、外汇、证券、保险
综合型金融公司——存贷款、证券、信托、票据
业务形态24
荷兰金融危机后,现代银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在英国诞生;随后,以证券和票据为主的商人银行诞生
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
伦敦、巴黎、纽约
纽约、伦敦、芝加哥、东京、香港
纽约、伦敦、芝加哥、香港、新加坡
商业银行快速发展;证券市场规模扩大,金融市场形成;商业银行广泛经营投资银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务
《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 标志金融业分业经营开始,欧美各国明确金融分业经营原则
各国先后对国内金融体制进行变革,新型监管下的金融混业成为趋势,大型金融机构崛起
监管环境
监管宽松
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监管严厉
监管趋于宽松,次贷危机后趋于严格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来源:国际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国外金融业重组现状与发展动向,ATKINS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征:
——低杠杆的新商业金融时代
关键点一:低杠杆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G20
关键点二:国际金融监管加强
——由G20 和新国际货币基金为核心的新公共金融时代
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
产业发展特征2:理性发展
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产业发展特征3:约束发展
金融约束成为现实选择,金融监管的范围扩大,监管的边界拓展
产业发展特征4:均衡发展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崛起,金融业迅速发展,南北金融实力差距缩小
产业发展特征1:回归发展
复杂结构衍生品向基础衍生品回归,松弛监管向审慎监管回归,
投资者从场外向场内回归,非标准化向标准化回归
全球态势
中国金融业地位、格局与特点
全球态势
金融市场主要指标排名靠前
大型金融机构步入世界前列
截止2010年7月16日,中国已有五家金融机构市值进入全球前十行列,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高居一、二位,上市后的农业银行排名第四,中国银行第五、中国人寿第八,我国金融业机构整体规模得到较大提升
三层金融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层次:上海,良好的区位产业基础,金融业发达,国家战略支持
第二层次:北京、深圳,北京拥有四大国有银行总部、全国金融业管理机构总部;深圳毗邻香港,是国内两大资本市场之一,金融创新业务发达
第三层次:天津、成都,武汉,重庆,青岛,大连和西安等,处于区域经济中心位置,具备金融业发展的一定基础和条件
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主要指标比较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来源: Milken Institute 2009年11月发布的《Global Capital Markets 》,ATKINS分析
分业监管框架还有调整空间——目前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三块分业监管,管理较严格,但管理效率存在一定问题,未来伴随新型金融产品和监管技术提高,金融监管存在调整要求
国家已经明确支持发展“一行三会”以外的部分业务——包括VC、PE、产业投资基金等
金融规制紧中有松
场外交易将得到大力发展——以中间商为主体的场外交易,将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
债券市场更加丰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我国债券市场将逐步从以国债为主的格局转向国债、公司债及其他债券并重的局面
多层次资本市场重点发展
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快速成长——为争取国际定价权,在传统的粮油、橡胶、钢铁等之外,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包括稀有金属、石油、天然气等
以资源品价格改革为目标的——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形成林权、产权、技术等市场
发展要素市场应对国际竞争
中国金融业地位、格局与特点
全球态势
综合型金融公司逐步发展——为提升金融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将逐步加大对综合型金融公司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混业经营模式
新型金融服务成为亮点——以服务于中小企业、农村发展、科技进步的新型金融业快速发展
金融组织创新促进金融业繁荣
中国金融业机遇与挑战
全球态势
发展挑战
发展机遇
金融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创新造成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加大
金融业的规则制定由欧美国家把持——世界货币体系格局与既有的产业格局,决定了金融业的规则还在世界主要发到国家手中
金融市场的集约发展特征阻碍了资源外溢——金融市场具有明显的集约化发展特征,阻碍了新兴地区对金融产业资源的吸引
我国金融生态建设还相对落后——包括金融监管、商务配套、人才、技术等水平还相对偏低
金融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各国之间、我国各地区之间,都在为发展金融业展开竞争
金融全球化推动我国金融业整体变革——包括金融监管机制、业务模式、经营运作等均发生质的飞跃
经济与产业基础日益增强——既对金融业具有旺盛的需求,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支撑
金融产业与品牌资源快速增长——我国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仅次于英美日三国,大型金融企业也已步入世界前列
充分借鉴先发地区经验教训发挥后发优势——国际先进金融中心发展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监管、业务、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少走弯路
面对金融国际化与区域竞争,我国应注重金融业环境建设,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货币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在导入境外金融机构的同时,做大做强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我国金融综合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塑造国际性金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