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润泽机构
2013.07
目录
城市背景研究
城市概况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交通规划
城市资源
四大支柱产业
城市发展规划
总结分析
1.1、城市概况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北接威宁、赫章、纳雍,东至织金、普定、关岭、晴隆,南抵兴义、普安,西邻云南省的宣威、富源;
全市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是国家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省立交桥”之称。
中国凉都,贵州省西大门,交通区位十分优越。
1、今六盘水所辖地域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
秦统一中国后,属马郡汉阳县地;
汉代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夷县、犍为郡汉阳县、鄢县;
三国时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兴古郡宛温县,魏仍分属平夷县、宛温县;
晋为平夷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
唐隶汤望州、盘州;
宋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元分属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
明分属普安府(州、卫)、西堡长官司、贵州(水西)宣慰司;
清置水城厅、普安州(厅)、郎岱厅;民国时期置水城县、盘县、郎岱县。解放初期,建制未变。
2、今六盘水市境史前是古人类的重要栖息地。贵州省目前发现的早期智人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盘县大洞出土的距今20多万年的人牙化石呈现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特征,被命名为“大洞人”。
1.2、历史沿革
六盘水市属省辖市。市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4个县级行政区和钟山、红果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8个乡镇办事处。全市国土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六盘水市钟山区。
1.3、行政区划
构筑的铁路、公路和航空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奠定了六盘水市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的地位。
铁路:有以六盘水为中心的放射型大能力货运通道体系。
公路:建设杭瑞高速公路、建设水盘兴高速公路、水威二级公路和水安二级公路,形成“一换四射”高等级公路系统。
航空:在六盘水市月照村竹林坝子新建国内民用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
1.4、交通规划
城市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中国凉都”之美誉。
江南煤都:六盘水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银、金、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煤层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已探明储量174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煤种全、煤质好、易开采,素有“江南煤都”、“江南煤海”之称。
中国凉都:六盘水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胜地,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1.5、城市资源
六盘水工业经济发展以煤炭、电力、钢铁和建材四个支柱产业为基础,延长产业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机械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形成新的八大工业支柱产业。三是发挥这八个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通过这八个主导产业的壮大,衍生出其它新兴加工业,促进我市工业门类多元化。
1.6、四大支柱产业
1、煤炭:
煤炭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重点建设30万吨以上矿井和1000万吨以上矿区。二是提高原煤加工能力,延长煤炭资源产业链,大力挖掘煤炭产品附加值。根据煤炭资源的分布结构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具有洗选加工、焦化、瓦斯发电等综合能力以及“煤—电”联合、“煤—化工”联合的大型煤炭综合企业,提高原煤本地加工率。
2、电力:
发展电力产业,是将我市基本建成西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的主要举措,是我市发展成为西南重化工基地的必要能源支持。电力发展重点应放在小型水电和风力发电上面,力争到2020年,全市装机容量达到12000MW,其中火电约占85%,水电和风电约占15%,发电量超过850亿kWh,电力产值约200亿元,实现增加值约100亿元。在基本满足周边地区对电能需求的的同时,应加强我市电能的就地消耗能力,大力发展各类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大型能耗工业,增强电力就地调济能力,实现电力产业链的就地再延伸。
1.6、四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