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分配自主权上,《劳动法》也呀确指出:企业可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中央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都对我们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二)是改革现行工资制度弊端的迫切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目前的分配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其突出问题是:
1、分配方式与方法比较单一,不同群体一个工资模式,没有充分体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特殊群体特殊分配的多元分配体制。
2、分配结构不合理。现行基本工资中与岗位和效益相联系的活工资(岗位工资与效益工资)只占总收入的24,%与基本工资的30%,而与岗位与效益无关的固定部分(技能工资与各种津补贴)却分别占42%和70%。收入结构中熬年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成份十分突出。
3、分配关系不协调。其一,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岗位之间差距没有拉开(岗差平均35元)。其二,直接关系公司发展前途的主要经营管理者、优秀科技人员和关键操作岗位工资标准低,与一般岗位相比甚至倒挂。没有体现多劳多得,责、权、利相统一的分配原则。
(三)分配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为适应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十五“期间公司将全面推进边缘一一精进战略,培育核心技术、创造特色产品、抢占核心市场、超越边缘界限、推动机制创新,建设世界钢铁强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改革分配关系,激励人才,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
二、“十五期间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系统进行分配方式与分配结构的深层次制度创新,努力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代分配制度,主要目标是:
1、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与分配方式,着力构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特殊群体特殊分配政策的多元分配机制。多方式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2、全面引入市场竞争规律,着力构建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岗位职责相挂钩,能升能降、能增能减的动态激励约束机制。
3、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着力构建针对人力资源的不同特点,合理拉开关键岗位与普通岗位的收入差距,努力形成高技能、高风险、高效率、高收入的现代分配制度。
(二)改革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为前提的原则。
2、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
3、坚持分配制度改革与深化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制度和减员增效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的原则。
4、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兼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分步到位,使绝大多数职工通过改革得到实惠的原则。
5、认真贯彻国家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有关政策的原则。
6、适当扩大二级单位和独立法人单位分配自主权的原则。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按劳分配方面
1、基本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制度由目前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改革为以体现按劳、按效分配为主的岗效工资制。
岗效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辅助工资三个单元组成(具体见岗位效益工资制实施办法)。
一一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按劳分配的体现。根据劳动评价确定的岗级确定,岗级不同工资标准不同。同时每个岗级横向设置了十个档序,同一岗级由于工作年限、技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