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MBA毕业论文《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及问题剖析》(67页).rar
1
摘要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
支撑。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03]15号《深化农村信用社
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山东、浙江、贵州等8个省(市)作为第一批改
革试点单位,揭开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2004年,在改
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为包括四川省
在内的21个省(市)。认真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
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总体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2003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采取专
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借款两种资金支持方式,帮助改革试点地区农
村信用社消除历史包袱,促进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成效。此次改革目的
确定为:通过改革,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理顺管理体制,转换
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增强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力,即真正实现"花钱
买机制"。目前,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
果,但是离"花钱买机制"的改革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基于这种情况,
本文以成都市农村信用社为背景,以成都辖区的温江农村信用社为实
例,对专项票据发行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期
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文共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的背景。通过分析我国农
村信用社在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农村信用社改
革的意义。回顾成都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概述成都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以温江农村信用社
为例,具体描述成都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部分:以温江农村信用社为例,分析成都市农村信用社改革
存在的"改革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不够衔接出现市联社初期职能与最终目标的调整失衡;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的冲突使改革难以建立有
效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依然艰巨;历史包袱与竞争压力
并存,信用社扎根三农面临诸多挑战;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
不足,对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
第四部分: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民主决策;完善产权制
度的改革;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和强化贷款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
作用,正确认识票据兑付和信用社改革成效"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信
用社改革的建议。
但是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难免有一些偏
颇之处,文中尚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批评
指正,本人将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充实自已,完善自已,进
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