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2022 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湖南县乡卷)
材料一
古道上班驳的树影,把 S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张局长的思绪拉回到六年前。“S 县的所
有古道,我都走过。”他说,“随着人们走进大山,拥抱自然的兴趣日益浓厚。古道成为开
展森林休闲康养的重要载体,这也是推动古道修复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 年县里把‘加快
古道修复’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和规划团队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梳理,勘测全县的古道
资源。发现许多古道的贯通性、历史性、人文性和景观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古道修复除了讲究“修旧如旧”。还必须能在更宏观的视野上系统考虑,比如,怎样以
古道为主要纽带,串联贯通起周边的乡镇。因此,S 县在规划古道修复工作之初,就将丰富
的古道网络作为重要考虑点。
沿着 S 县上古乡茶岭古道一路攀爬,可抵达的最顶端是 一峰九崖”中最负盛名的奇石
山峰——神女峰,但是,古道在通向山顶的最后两公里处戛然
特意设计打造的延伸段。
,新修整的路是古道修复
“类似的延伸段设计可以让上山的游客选择另一条 道下山,体验沿途多个古迹景点,
不走回头路。这样可以将古道景点与文化名 ,古镇、古迹、古村等古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地
融合开发。”古道修复规划专家说。
据初步统计,古道沿线现有自然 观 800 多个,民宿、农家乐 300 余家,人文古迹 400 多处,涉及民间传说 900 多个。说起古 ,S 县汝溪乡天台村村民老蒋再熟悉不过了。天台
村就在古道旁,不远处便
说中徐霞客游天台山的首餐地,首宿地——筋竹岭,这是汝溪
乡最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
“很多古人在
写过诗,比如‘路虽幽艰,吾何惧’‘松虬不直,主石而枝蔓……”
说起古道文化,老蒋非 自信,诗词随口就来。
汝溪乡党委书记说:“古时,筋竹岭古道是进入天台山的要道,一大批文人墨客经此前
往天台山,留下众多诗词歌赋和传说,很多诗文意境高远,故事催人向上,广为当地人传颂,
其中所反映的不惧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已经深入当地人的骨髓。以前古道沿线地处深山,
当地人日子过得很苦,但是当地人从没放弃过努力,古道先人们的开拓精神在后辈身上得到
传承,依托古道而兴起的各种农家乐、户外拓展基地正是当地人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真实写
照。老蒋经营的汝溪山庄就在附近,生意最好时一天接待过上千人。”“游客们通常会在这
里读一读碑文,体验往返一小时左右的古道。在山庄吃饭修整后,再驱车前往不远的汝溪户
外拓展基地,体验徒步、漂流、溯溪、露营……”老蒋笑呵呵地说。古道是“静”的,必须
要让它“动”起来,才会有更大的活力。地处天台山深处的花茂村,一度处于区域发展的中
下游,而在天茂旅游发展公司刘经理看来,也正是因为地处深山,花茂村很好地保留了古民
居、古廊桥、古道、古树、古民俗特色。这“五古”正是花茂村后发起跑的优势所在。2021
年 2 月,花茂村和隔壁的青茂村一起入股,与 S 县效农集团签署整村运营协议,成立了天茂
旅游发展公司。现在,这里的古廊桥、古树都是游客来村必经的打卡地。
光有这些还不够,天茂旅游发展公司,瞄准当地特色资源。“我们流转了 270 亩梯田,
种植古道米。”刘经理说,打米糕、舞龙灯、提线木偶等传统古道习俗都在这里一直保留传
承。公司以此为灵感,请了国内知名文化公司,在这些习俗素材上进行了创作,打造了各种
精彩纷呈的实景演出剧目,角色扮演体验生动,同时,还开发了古道菜,古道面,古道粽子
等具有独特标志性的系列农产品。仅去年,实景演出就开出 200 余场,票房收入近 100 万。
古道系列农产品创造了 250 多万元的销售额,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久前,
天茂旅游发展公司利用村里的古民居,在古道口开了一家“古道”村味馆,打造“古道”品
牌系列产品展销厅。
古道曾是当地交通第一要道。如今古道已成为沿途城镇乡村迈向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