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2012年0303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来源:H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29%,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 第二步,根据题干可知,本题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②③④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而①⑤体现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及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表现为:正确的认识 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2%,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联美、溶共”是与“扶助农工”截然相反的政策,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张。 C项:“民族、民权、民生”即旧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D项:民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旗帜和口号,强调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不存在D项中“民族、民主、民生” 的说法。 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35%,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第二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发表于1925年,是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 误和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而写,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 题。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发表于1937年。它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 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 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B项:《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发表于1938年。它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主要形式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 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 D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对以林彪为首的党内一些同志对当时时局悲观估量的批评与回复,是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它发表于1930年。 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67%,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第二步,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 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南方谈话的主要考点:①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标准;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④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66%,易错项:A。 解析 - 1 - 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wyea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组织。 第二步,“金砖四国”(BRIC)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