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当代国际花园开盘前(9月)营销推广战略战术案
当代国际花园一期欧墅花开于2005年8月7日解筹
如何延续解筹后的炒作
如何使营销战车提速
如何面对这个现实问题
在目前的政策背景、经济环境下
战略思想篇
现阶段的市场背景
光谷升值前景达成共识
光谷楼盘竞争加剧
银行抑贷、国家政策干预
买家观望、投资客淡出
光谷楼市价格稳中有升
目前形势下的swot分析
A 中产阶级国际生活社区形象已树立
B 光谷房产整体良性发展,稳中有升
C 公寓式写字楼、LOFT商务区、退台式花园洋房等产品的先进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动性
D 小学、幼儿园等教育配套(考虑引入连锁重点小学)
E 唯一供暖大社区
F 大型体育会所等丰富多样的休闲配套,自然博物馆等景观
优势
目前形势下的swot分析
A 产品数量大,去化速率相对稍低
B 区域发展尚未成熟
C 工程进度滞后,现场不够完善,样板组团景观及样板房尚未完成。外展点只有一个。
D 项目产品多样性综合优势未发挥出来
劣势
目前形势下的swot分析
A 在国际化低密度综合成熟社区的形象之上,再打辅助企业理念牌以攀登品牌制高点,巩固市场引领者地位
B 与万科合作共同成长,加热板块效应。充分借势,暗中较量
C 可观的区域成长动力
机会点
目前形势下的swot分析
D 强调筑博设计,列表讲述筑博在武汉设计的作品,设计师手记。在品质感上向万科靠齐
E 由项目全程代理公司成立客户会,与其合作并共享其资源(立达晟公司在武汉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金丰易居在上海何其相似),放大市场支配力。
机会点
阶段推广任务
继续借势√创意造势√炒势√
刺激市场,吸引目标群
争取在开盘日形成
强力爆发
面对现实,端正心态
现今大多住宅项目在操盘过程中,将目标客户定位于自住型消费者,没错!将投资客排除在主要宣传对象之外,也没错!
如何在关注光谷板块的消费者中
分到最大的一片蛋糕?
又如何与板块内其他项目
一起做大这块蛋糕?
那 么
家
问题一
如何在关注光谷板块的消费者中
分到最大的一片蛋糕?
在品牌、服务上要想短期内赶超万科
无疑只是个神话。万科唯一的败笔,只有北京万科城市花园。万科最擅长什么?
逆向思维
万科的思维
1、当全国上下大造封闭社区的时候,万科却开始尝试营造开放社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2、万科率先引入香港模式并获得了成功,当全国人民学港台之时,万科又将学习的榜样转向了美国。无数开发商认为万科超前的理念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最终结果是他们低估了消费者的概念接受能力
3、90年代初期,大多数开发商都选择在市区盖房子的时候,万科却在市政配套不成熟的郊区大做文章,超前于市场的建设开发
五例
万科的思维
4、现阶段全国开发商都放风说:房地产将走出低迷,老百姓钱包将捂不了多久,包括潘石屹。
万科却说,哄老百姓掏钱包光靠媒体造势是不行的,房子应该降价,而且必须降价。与老百姓的观望心理对抗会输的很惨(万科此观点主要针对长三角房地产业,主要目的在于挤跨对手,扩大市场份额)
五例
万科的思维
五例
5、万科在上海郊区闵行七宝镇的项目,因为 政府的坚持,不得已在城市花园旁边建造 了大型超市,家乐福进驻。 由于之前万科在深圳开发的项目因为商业 的布置导致无数的业主投诉,因此万科认 为大型超市会产生噪音、交通拥堵等负面 影响,是产品的巨大抗性来源。而且周边 基本是农村,即使政府将闵行设为经济开 发区,但发育成熟也在数年后,建造超市 真有人来购物吗?这是开发商的基本思维 模式。
万科的思维
五例
结果由于家乐福的进驻,加快了这里的城市化进程,城花成为了闵行生活中心。业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良好的口碑传播,继而进一步推动了万科城花的销售。
业主由此获得的利益:
A休闲购物便利 B物业升值
万科在其《万科的主张》中有详细论述,也承认那是个无意识的收获。
江夏区的许多楼盘入住率低
因为它们大多是“卧城”
人们买了房子之后才发现
由于这些楼盘附近缺乏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
生活非常不方便
算起来生活成本比在中心城区还要高
再看看武汉某些地区的地产开发状况
为此综合性开发项目“美院coast”
开始了创新性的尝试
其配套产品甚至包括医院、shoppingmall
等等
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住宅产品营销的商业配套宣传
A 板块成长力与本项目成长力
B 服务业辐射力
C 消噪
D 优化道路设计(兼顾通达性、可交流性与安全性,在发生抵触的设计环节中,优先通达性与可交流性,因为人宁愿死,也不愿意孤独一辈子)
E 组团内设禁+组团间开放(既保证一定的安全性也保证充分的可交流性与通达性)、功能区之间的植被隔离等等。
要综合考虑
如何由抗性转变为优势
结论
商业配套对于住宅产品营销的利弊
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对比
★一般住宅楼底商已经臭了大街
★ 本项目的商业部分一般设置在办公区与休闲区的一楼,而且全向通透,这不同于一般的底商。
★结合当代商务物业的热销,未来这里一定能够带来高质量的消费者,因而它具有成长为高端消费品卖场的潜力。
通风、采光、视线通透
如果这是我们的商业物业
白领在这里
商业地产分布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由最初的中心聚集发展为离心分散,最终发展为离心聚集。
A 中心聚集是城市化率约30%左右时,商业物业大多分布于中心城区
B 当城市化率发展到30~70%之间时,商业物业由市区向郊区扩散,这就是离心分散
C 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时,商业物业在过去的各城市郊区也就是现今的新镇集中起来,称之为离心聚集。
什么是离心聚集
不要害怕市区商业(鲁巷广场)对这里的辐射
未来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是离心聚集
武汉的城市化率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