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深基坑支护及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科研综合大楼项目经理部
科研综合大楼
2017年3月28日
*****新建科研综合大楼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立业路18号。
南侧为*****现有办公大楼,绝对标高约82.4m。
北侧为东风大道及其高架桥,绝对标高约50.2m。
东侧为财富广场,绝对标高约92.3m;西侧为烂尾楼,绝对标高约74.6m。
项目地理位置
财富广场
东风大道及高架
烂尾楼
*****办公楼
建筑设计概况
南立面效果图
北立面效果图
侧立面效果图
规划用地面积9577.35m2,总建筑面积74330.40m2,±0.000相对绝对标高为35.6m,地上建筑总高106m,地下建筑标高-14.4m。其中地上为主楼24层,层高3.9m;裙楼3层,层高5.8m,建筑面积50912.34m2。地下为三层地下室,平均层高4.2m,建筑面积23418.06m2
基坑概况
69.600m
131.870m
121.640m
承台底-15.1m
整体底-16.7m
承台底-15.6m
承台底-14.6m
承台底-14.6m
除-16.7m区域外,其余部位筏板底标高均为-14.2m
基坑支护桩
?1000@1500,有效桩长19.3~20.3m
其余部位?900@1300,有效桩长18.3~19.3m
支护桩共计294根,高压旋喷桩588根。
旋喷桩作止水帷幕,有效长度5~13.5m,详见工艺。
支护剖面图
冠梁
支护桩
止水帷幕
腰梁
挂网喷锚
局部超深部位采用素砼喷锚护坡
第一道支撑体系
第一层钢筋混凝土梁支撑,支撑底标高-2.300
第二道支撑体系
第二层钢筋混凝土梁支撑,支撑底标高-8.500
基坑支撑体系组成
第一道支撑
第二道支撑
栈桥
钢立柱
基坑支撑体系南北向剖面图
冠梁
5.2m
腰梁
7.0m
第一道支撑
第二道支撑
筏板底
-16.7m基坑
-18.6m主楼电梯井基坑
A-D地质情况
D-J地质情况
①素土:厚度约3.3~7.2m,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
②粉质黏土:厚度为0.8~5.4m,软塑~可塑为主,湿,土质不匀,局部含腐殖质
③-1粉质黏土:厚7.2~16.3m,稍湿,硬塑,含灰白色高岭土团块,局部含大量砾石及薄层状砂
J-L地质情况
L-A地质情况
③-2圆砾:厚1.0~8.6m,湿,中密,主要成份为石英岩,粒径2~6cm,大量粘性土及砂填充,局部含卵石
④-1强风化砂质泥岩:厚1.0~5.6m,泥质结构,风化强烈,岩心呈半岩半土状
④-2中风化砂质泥岩:极软岩,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岩体完整
地质情况说明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
潜水赋存于浅表层第四系黏性土中,受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水位受气候条件影响 变化较大,无统一水面,总体均为黏性土孔隙含水,富水性较差,水量小。
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圆砾中,埋藏较深,分布范围及厚度差异性大,上部黏性土与下部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差,水量不大。圆砾层厚度自北向南1.9m~8.6m逐渐变厚。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砂质泥岩风化裂隙中,与上部圆砾层中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接受其补给。
勘察施工时,测得上层潜水滞水水位标高为26.77~30.10m(-8.83~-5.5m;圆砾层承压水顶板水位高程12.95~16.98(-22.65~-18.62),基坑底部与承压水层顶板高差4.05m~8.07m,其中4.05处为主楼电梯井基坑。
周边环境
12F*****办公大楼,下位地下室结构,基础为桩基础,距基坑南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24.8m
财富广场,主楼13F框剪结构,裙楼3F框架结构,下为地下室,桩基础,主楼距基坑东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12.65m,裙楼距基坑东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5.45m
烂尾楼,主楼10F框剪结构,裙楼3F框架结构,主楼距基坑西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7.35m,裙楼距基坑西侧支护桩外边线水平距离5.25m、4.75m
东风大道地面低2.6m,基坑北侧支护桩外边线距高架桥水平距离27.2m;
距3号地铁隧道边线19.4m。
拟建项目
支护与地铁关系
3号地铁线
18.4m
北侧支护桩
基坑底部标高与地铁隧道底部基本持平
东风高架桥
基底标高-14.6m
有效桩长19.3m
降水管井及观测井设计布置
4个管井降水,1个观测井,布置与主楼基坑处。
降水井、观测井深度根据现场地层情况可适当调整,以穿过(3)-2圆砾层控制;成孔直径Φ550,井管管径Φ273。滤管与实管均采用壁厚3.5-5.0m
观测井
降水井
电梯井
管井降水设计能力
依据地勘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计算,基坑涌水量:Q=53.3m3/d=2.2m3/h
电梯井
降水井单井设计抽水量10 m3/h ,降水区域为主楼-16.7m基坑区域,面积A=446.2m2
施工阶段划分
三个施工阶段进行施工
第一施工阶段:支护桩、高压旋喷桩、立柱桩施工阶段,期间含工地围挡和文明设施施工、临时设施施工。
施工阶段划分
第二施工阶段:土方开挖阶段,期间含冠梁、支撑梁、边坡(桩面)挂网喷砼施工。
施工阶段划分
第三施工阶段:地下结构施工阶段,期间含结构施工、支撑体系拆除、支撑体系换撑、地下室四周回填施工。
施工总流程
高压旋喷桩
基坑四周钻孔灌注支护桩
基坑内钻孔灌注工程桩
第一层土方开挖(挖至-2.3m)
冠梁及第一层支撑梁体系
管井降水
第二层土方开挖(-8.5m)
第二层支撑梁体系(含栈桥结构)
第三层土方开挖(基坑底标高以上200mm )
桩间挂网喷射砼
基坑垫层及防水、保护层
地下室底板结构
底板与支护桩间换撑
地下室负三层结构
负三层车道及井道换撑
第二层支撑梁体系拆除
地下室负二层结构
负二层车道及井道换撑
第一层支撑梁体系拆除
地下室负一层结构(出地面)
地下室外墙防水
验收后土方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