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江苏卷)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深度解析
35.(2019全国Ⅰ卷)[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Ne] B、[Ne] C、[Ne] D、[Ne]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
Li2O
MgO
P4O
SO
熔点/℃
157
280
23.
-7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___________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______________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MgCu2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
A
sp3、 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环状稳定结构;Cu2+
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作用力(相对分子质量):P4O6>SO2。
;;
【解析】
(1)基态镁原子核外电子[Ne]3s2,故A项表示基态Mg+离子,B项表示基态Mg原子,C项表示激发态Mg原子,D项表示激发态Mg+离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二电离能大于第一电离能,且激发态自身能量高,电离时所需能量小于基态时所需能量,故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
(2)由乙二胺分子结构可知氮、碳原子的价电子对数都是4,均为sp3杂化。且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而Mg2+、Cu2+等金属离子具有空轨道,乙二胺中的两个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环状稳定结构。Cu2+比Mg2+、半径大,且由d轨道参与成键,可形成更稳定的五元环状结构。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离子晶体熔点高于分子晶体。Mg2+比Li+电荷高、半径小,MgO晶格能更大,故熔点高;P4O6相对分子质量大于SO2,分子间作用力大,故熔点高于SO2。
(4)由题图b判断4个铜原子直径即为立方格子对角面截面的边长。立方格子面对角线为,所以x=pm;镁原子以金刚石方式堆积,镁原子与内部的镁原子相切(即顶点镁原子与相邻三个面的面心镁原子均与内部的镁原子相切),镁原子间距离为立方格子体对角线的,故y=pm;该立方格子中由均摊法可知含有8个镁原子()和16个铜原子(由化学式可知Mg∶Cu=1∶2或由图a判断立方格子中铜原子个数)。故密度=g?cm-
35.(2019全国Ⅱ卷)[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s与N同族。预测As的氢化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