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一)富阳市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1、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优势明显
全市拥有通信器材企业300余家,其中国家级骨干企业3家,省级骨干企业6家。全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以光纤及光(电)缆产品为主导,产值占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总产值的86%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光通信为主,光器件、铜缆等主导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链。
2、信息化基础设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信息需求旺盛
经过“十五”发展,我市宽带已接入主城区和各乡镇、街道及村。目前已形成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并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 3 —
3、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应用
──电子政务建设。富阳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基础较好。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和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果。政府各部门局域网建设初具规模,网上申报、审批等电子政务应用已起步。
──电子商务建设。我市依托杭州B2B电子商务专业网站,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宣传、推销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信息化。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光纤已铺设到村,为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制造业信息化。我市从2003年起,通过5年时间由政府出资1000万元培育3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大力推广CAD/CAM、ERP(企业资源规划)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服务业信息化。我市商贸、旅游、交通和金融等部门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第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富阳市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跟不上形势,“数字鸿沟”有所扩大。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差异较大,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滞后,农村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差异扩大,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效果不够显著;市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成果带来的实惠没有得到普遍享受。
2、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3、信息服务业滞后。主要表现在从事信息化服务业的企业少、规模小、社会影响不大,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人才缺乏。
4 、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中层干部跟不上信息化发展趋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普通员工素质不高,广大农民缺乏接受信息化知识教育。
5、信息化缺乏统一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平台建设条块分离,资源共享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重复投入较多,效益偏低。
(三)加快富阳市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1、加快信息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大推动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市发展的主题。富阳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一员,必须加快“数字富阳”建设,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提升市场化,增强杭州城市体系发展中的极化效应。加快信息化发展,是实施“工业立市”、“商贸兴市”、“旅游活市”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2、加快信息化发展是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的信息化浪潮日益高涨,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后,我市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信息社会初显端倪,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也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不失时机地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提高社会各类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创造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加快信息化发展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现代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有利于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带动和提升富阳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助推器,是促进富阳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和高质量服务业转变的倍增器,是增强富阳城市集聚效应的动力源。
4、加快信息化发展是“构筑城市化,建设新富阳”的重要战略途径。加快信息化发展,有利于缓解资源对我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有利于政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民主化程度,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有利于提高我市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有利于融入长三角城市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5、加快信息化发展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为消除发展不平衡,加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空前有效的途径,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快我市信息化发展,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充分就业,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加快富阳市信息化发展的比较优势
1、经济优势
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万元;财政总收入24.58亿元;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85元。富阳经济快速发展,投资创业日益兴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为信息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2、区位优势
我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积淀丰富。随着“融入长三角”、“接轨上海”、“建设环杭州湾信息产业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市已经成为百强县(市)29位,比2000年前移25位,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加快信息化应用提供了独特的区位条件。
3、体制机制优势
富阳市是全国市场化改革最早的县(市)之一,大量民间资本最先投入到通信材料等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为富阳信息产业创造了先发优势。资金充裕,机制灵活,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为加快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条件。
4、投资环境优势
我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政府服务意识强,劳动者素质高,产权交易和技术市场活跃,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投资环境保障,有利于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和著名IT企业前来投资。
5、信息化基础优势
到2005年6月,富阳市被命名为国家(富阳)光纤光缆产业园;信息产业年销售达96亿元,处于国内前列;行政区域内电信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杭州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固定电话用户30.9万户,移动电话35万户,宽带用户3万余户,营运年收入超过4亿元;数字电视也已于2005年6月启动。全社会的信息化氛围日趋浓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显著,为下一轮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政策支持优势
国家和省、杭州市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富阳市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十分重视发展信息产业,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紧密结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富阳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富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有效加快了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进程。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准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服务经济与社会,通过建设“数字富阳”,改善区域投资软环境,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统一标准、共建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不图虚名、注重实效;完善机制、保障安全;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原则。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级领导层层负责。
统一标准、共建资源:按照国家、省和杭州市的有关标准,涉及多部门的信息数据资源,相关部门按照同一标准共同参与建设。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快政府宽带专网建设进程,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相关业务和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同步进行,充分共享各类信息资源。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根据政府业务和政务需求、居民需求和企业需求,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
不图虚名、注重实效:不求形式和虚名,坚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信息化在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等方面真正发挥
效益。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